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个性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特征是性格,最为稳定的特征是气质。
心理学源于哲学。
2023年,布罗卡发现了位于额叶的“言语运动中枢”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于2023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则强调对人的异常行为进行研究,特别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概念: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现象作为脑的机能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它以脑的神经活动为物质基础。
反射的概念: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神经生理实验证明,大脑皮层可分为三大区域,即感觉区、运动区、联络区。
由大脑左半球主管的功能是言语活动。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心理属于条件反射。“谈虎色变”与“谈梅生津” 都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绝对阈限。
通常在微弱的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提高。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感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
感觉的对比的概念: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效应相互影响的表现。
绿草丛中的红花比绿草丛中的青蛙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刺激物的对比产生的作用。
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是感觉后像。
联觉: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明知觉过程受制约于经验。
军事上的伪装,混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主要利用知觉的选择性这一特性的规律。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
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昏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恒常性。
错觉的概念: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
第四章注意。
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它的对象。
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一目十行”这句话说明了注意的广度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分配。
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间接兴趣则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是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的主观原因:需要和兴趣。
情绪和精神状态。
知识经验与期待。
第五章记忆。
记忆的概念:记忆的一般心理学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保持和提取的过程。
感觉记忆:只能将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
通过复述可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在学习“merchant——商人”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merchant—摸钱的—商人”。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精细加工策略。
当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称为再认。
遗忘的概念: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运用遗忘规律合理地组织复习:复习是增强记忆,克服健忘的有效途径。复习的效果取决于合理地组织复习,以下是合理组织复习的一些主要条件:
(1)要及时复习。(2)要过度学习。(3)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4)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5)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6)要动员多种感官参加。
表象的概念: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现该事物的形象,一般是由其他事物或语词而唤起的。
表象的基本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第六章思维及问题解决。
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
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动机和情绪状态(2)原型启发(3)定势作用(4)功能固定(5)人格因素(6)已有知识经验(7))问题策略(8)知觉特征(情境)
想象的概念: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通过阅读***的诗词《沁园春·雪》头脑**现北国风光的情景,是属于再造想象。
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称为无意想象。
第七章意志。
意志的概念: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能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执行这些决定的这一品质是果断性。
意志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参加实践获得经验;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锻炼;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情绪的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逢喜事精神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皆是心境。
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称为应激。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
高考被录取带来的喜悦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好奇心,新异感,成就喜悦感等” 是理智感。
当个体遇到对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此时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
情绪与情感:区别情绪出现早,并且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
情感出现晚,更多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
情感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定性、长期性,也可能不为情境所左右。
情绪具有冲动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则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很少有冲动性,且不轻易流露出来。
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的变化又往往受情感倾向性、深刻性所制约。
第九章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需要的概念: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紧张状态。
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生理安全与秩序归属与爱尊重认知与审美自我实现。
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文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动机的概念:是由特定目标与内在需要相结合而形成的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明确的内在心理倾向。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呈倒u形曲线。
“想吃粥,又怕烫”是指动机冲突中的趋避冲突。
第十章性格。
性格的概念: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
当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时,是强调了人格中的功能性。
第十一章气质。
气质的概念: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
人的气质差异是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对是气质的错误描述。
高级神精活动三个基本特征: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浪子燕青聪明过人,灵活善变,使枪弄刀,弹琴**,结交朋友等无所不会。心理学家把类似于燕青的气质称为多血质。
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抑郁质。
气质与性格:区别: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更多地受生活环境的制约。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气质表现的范围较窄性格的表现范围较广。
气质的变化慢不容易改变性格可塑性相对较大改变要容易一些。
联系: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
第十二章智力。
智商是指儿童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技能形成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练习的高原现象即练习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
“高分低能”说明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
注意力属于智力因素。
意志力属于非智力因素。
第十三章学习心理。
学习的概念:学习者凭借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变化的一种活动过程。或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迁移的概念: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是学习的情形。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能否建立一种“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是区分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第一,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第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第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心向。
基础心理学重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重点。1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2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只具有某种感觉器官。3 孟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善的 荀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恶的 世硕主张人性是有善有恶的 告子主张人性都是无...
《基础心理学》重点
思考题。1 名词解释。心理 人格 适应 错觉 定势 社会知觉 表象 工作记忆 内隐记忆 情绪记忆 前摄抑制 创造思维 创造想象 概念 功能固着 道德感 自我实现 成就动机 内归因 外归因 气质 性格 首要特质 共同特质 投射测验2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原则及方法。3 人格及其构成。4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
心理学基础重点梳理
第一章心理学概观。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2.行为 外显的 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3.意识 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4.无意识 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