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题。
1、 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差异(心理活动倾向性、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p6
2、 2024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3、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斯金纳。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4、 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 脑的左半球包含言语中枢。
5、 需要具有三个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按照需要起源可分为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 按照所指向的对象不同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6、 动机对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对人的行为效果影响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的质量。
7、 班杜拉将期待分为两种: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8、 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9、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0、 过度学习是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1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长久性遗忘。 大多数遗忘发生在学习后一小时;以往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复习比第一次更容易。
对付遗忘的最好办法是及时复习。 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12、 问题解决包括:问题解决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解决策略。
13、 情绪与情感有联系又有区别。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比较稳定。
14、 情绪识别的三种表情: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
15、 情商的三种能力: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
16、 e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感觉、自我体验感受与自我监控情感。
17、 艾森克的特质理论提出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基本维度。
二、选择题。
1、 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1)原则性动机冲突:公与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2)非原则性动机冲突:
如周末既想去看电影又想复习功课;(3)双趋动机冲突: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双避动机冲突:
既怕学习辛苦又怕老师批评,两者都想回避,但必须接受其一;(5)趋避动机冲突:既想当好学生干部,又怕耽误学习时间。p78
2、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1)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有: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新异的刺激物;人的主观状态,如人的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
(2)引起有意注意的方法:对活动深入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组织活动。
3、 感受性就是对刺激的感受能力,绝对感受性就是感受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限就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后二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差别感受性:
就是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限指刚刚能感觉出的两个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4、 感觉适应:嗅觉、味觉、**感觉感觉的对比:案例分析如味觉与听觉对比。
5、 知觉特性:整体性(猫头鹰图像)、选择性(字母fly)、理解性(狗和运动员图像)、恒常性(门的大小和形状)。
6、 短时记忆的容量要扩大,要组块。 抽象和概括:如“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具体化:引证具体事例,如运用公式解决数学题。
7、 概念的外延与内涵成反比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它的外延就越小;概念的内涵越少,它的外延就越大。
8、 情绪分类:(1)情调(2)激情(3)心境(4)应激(5)情操。
9、 iq含义:70以下智力落后;70—79 临界;80—89中下;90—109 中等;110—119中上;120—139 优秀;139以上极优秀。
10、瑞文推理测验的四种形式:标准型、彩色型、高级型、联合型。优点:
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语言等条件的限制,使用的年龄范围也很宽,而且不排除一些生理缺陷者。测验既可单独进行,又可团体实施,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解释,直观易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七种智力p185
11、发散思维的质量心理学通过三方面来衡量: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三、概念和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用来说明某种活动本身是什么或怎样进行的。
4、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是同义语。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6、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7、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此知识点有可能结合案例考察大题)
8、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9、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10、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1、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2、气质是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由那些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四、简答题。
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教学意义。
(1)代表人物是默瑞、阿特金森。①莫瑞认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
②麦克兰德发现,成就动机较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较低的人则相反。阿特金森用下述公式表示: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的,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则相反。
2)意义:在教育活动中,对不同类别的成就动机要区别对待;对于力求成功的人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能够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
2、什么是归因理论?在实践中有何价值?
1)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在吸收海德和罗特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而人们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2)归因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他以后的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3、知觉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当我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他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而对它进行识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反思。
如果感知的对象没有经验过的,知觉就会以感知对象的特点为转移,将它组织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2)知觉的选择性。从客观方面来看,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刺激的变化、位置、运动、大小程度、强度等;从主观方面来看,有经验、情绪、动机、兴趣、需要等。
(3)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领会的。对事物的理解是知觉必要条件。
(4)知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4、短时记忆有什么特征?
(1)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2)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它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3)短时记忆的内容有限,大体上是7+2个组块。
(4)复述可以使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5、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2、原型启发3、定势的作用4、情绪与动机。
6、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的策略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两类,包括算法和启发法。1、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套规则,精确地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只要是有算法的问题,就可以根据规则惊醒操作,最后获得问题的答案。2、启发法则是凭借经验进行问题解决的方法,也成为经验规则。
启发法主要八廓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计划。
7、沙赫特的理论的优点与不足。
1、沙赫特的情绪理论是激活归因情绪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导致这些反应情境的认知评价。
这种理论不只局限于情绪体验形式而且还努力去研究情绪的认知机制,这对情绪的认知调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内外归因,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不足:实证依据还不够完善。
8、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1)正确的人生追求(二)宽广的胸襟(三)理性地适应生活(四)寻找身边的欢乐。
9、智力开发应注意些什么?
(1)智力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智力的开发应该按照智力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2)在智力开发的难度和速度上应该量力而行(3)既要重视以传授知识、启发智慧为主要内容的智力开发,也不能忽略动机、态度、兴趣、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4)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论述题。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
基本需要一旦获得满足,其需要强度就会降低,成长需要则不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但它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成长需要不但不随其满足而减弱,反而因获得满足而增强。
三)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简要评价。
合理之处:1、看到了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2、马斯洛认为在人的发展中低级需要出现最早;3、在教育和管理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基础心理学 意识心理学
名词 官能心理学 faculty psychology 解释 冯特在创建心理学的前后,曾就心理问题提出过两种不同的体系。第一种体系是冯特在海德堡大学期间提出的,在这一体系中,他把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他的构想是,心理学应该成为一门自然科学。为此,他仿效穆勒的观点,认为心理能...
基础心理学 机械心理学
名词 机械心理学 mechanical psychology 解释 在心理学史上,无意识的概念是与s.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关于无意识心理状态的假说并不是由弗洛伊德最先提出的。g.莱布尼茨阐释过 次要知觉 指的就是无意识 j.赫尔巴特曾将心理分为意识领域和无意识领域,并把心理生活看...
心理学书籍《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内容 涵盖大学心理学论述的基本原理,共分四篇。第一篇论述心理学的性质以及生理基础 学习 记忆 感觉与知觉 意识 情绪 动机等基本心理历程。第二篇是关于个别差异的课题,内容有语言和思维 成长与发展 智力 人格 心理测量方法等。第三篇讲述行为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第四篇是与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