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新课程培训讲稿

发布 2022-10-13 16:23:28 阅读 7919

十二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互动新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培。训。

讲。稿。

培训时间:2023年8月。

培训地点:**县永和中学。

培训教师:晏定林。

参训教师:永和镇、岚关乡、老坟嘴乡、小河山乡中小学教师。

互动新课程。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

培训过程:第一课时。

第一章从研究的角度走进新课程。

第一节:新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

一、“经验型”是中国馆传统教师的重要特征具有以下特点:

1.计划性 ;

2.统一性 ;

3.强制性;

二、新课程呼唤“研究型”教师。

1.教学重心的转变增加了课程实施的复杂性;

2.课程管理的开放性要求课程实施具有创造性;

3.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教学充满不确定性;

三、研究是教师实现“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要途径;

1.通过研究形成新的教育观念;

2.通过研究科学认识新课程实施**现的新现象;

3.通过研究获得体现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策略;

第二课时。第二节以研究的眼光认识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

一、关于教育理念的变化。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

2.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原因 。

3.相关教育现象分析。

二、关于课程功能的变化。

1.新课程在课程功能方面的变化。

2.课程功能发生转变的原因。

3.相关教育现象分析。

三、关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1.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

2.倡导新学习方式的原因;

3.相关教育现象分析;

四、关于教学方式的变化。

1.新课程在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2.课堂教学方式变化的原因;

3.相关教育现象的评析;

五、关于学生评价理念的变化。

1.新课程关于学生评价的新理念;

2.新课程学生评价理念变化的原因;

3.学生评价新理念对评价方式的要求;

4.相关教育现象的分析;

第三课时。第三节用研究的方法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用研究的方法转变教育观念。

二、用研究的方法改改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改善。

1.注重隐藏在教材知识背后的教学思想 ;

2.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

3.加强对优秀教案的研究 ;

3.加强对优秀教案的研究。

(二)教学实施策略的改善。

1.组织的策略 ;

2.合作的策略 ;

3.引导的策略。

(三)学习评价策略的改善。

1.着眼发展 ;

2.注重过程 ;

3.体现差异。

三、用研究的方法更新教师的知能结构。

(一)通过研究,重新组织结构。

(二)运用研究,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1.纲目式阅读 ;

2.追踪式阅读;

3.合作与交流;

第四课时。第四节以研究的态度追逐新课程的教育理想。

一、以开放的心态去反思,不断摒弃与新课程背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补充案例中的分析内容)

二、以试验的勇气去大胆面对新课程实施**现的失误。

三、以创新的精神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第五课时。第五节以研究的理念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

一、明白教师研究意识的基本含义。

二、教师研究意识培养的意义。

1.育人的教育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研究意识。

2.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研究意识。

三、教学研究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

1.教育责任意识的培养 ;

2.成就意识的培养;

3.自我定位意识的培养;

4.创新意识的培养;

5.学习意识的培养。

6.问题意识的培养;

7.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

8.协作意识的培养;

9.实践意识的培养。

10.动笔意识的培养;

第六课时。第二章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选择与资料积累。

第一节:新课程教学中研究问题的产生。

一、问题的实质。

(一)问题的涵义。

(二)问题的特点。

1.问题通常由“给定”、“目标”和“差距”三个成分。

2.问题通常不能用“是”、“否”或简单一句话解决。

3.问题具有主观性。

二、教学研究中问题产生的途径。

(一)从教育规划部门提供的信息中发现问题。

(二)从教育实际中发现问题。

1.教学工作问题 ;

2.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问题 ;

3.教学管理问题 ;

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 ;

5.小学教育社会环境问题;

(三)从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或质疑出问题。

(四)从过去中的研究发现问题。

(五)从与专业人员交往中发现问题。

第七课时。第二节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新课程教学研究问题选择的方法。

1.问题追溯法

2.经验提炼法

3.资料寻疑难法

4.由大缩小法

5.借题法

6.转换问题法。

二、择教学研究课题的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准确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第八课时。第三节新课题教学研究的课题与实施方制订。

一、教学研究课题的准确表述与论证。

二、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的制订。

1.明确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设

2.分析研究变量。

3.确定研究对象

4.选择研究方法

5.写出课题研究方案。

第九课时。第四节新课程教学研究资料的积累与筛选。

一、教学研究资料的积累。

(一)搜集教育文献资料的渠道。

1.通过图书杂志搜集资料。

2.通过个别交流,专家咨询搜集资料。

3.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搜集资料。

4.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

(二)收集教学研究材料。

1.收集材料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2.收集材料应多方面进行。

3.收集材料应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

4.收集材料要注意确保收集材料的技术与手段的信度和效度。

二、教学研究资料的筛选。

1.审核研究资料。

2.教学研究资料的分类。

3.教学研究资料的选择。

第十课时。第五节教学研究资料的处理。

一、定性分析。

1.因果分析

2.比较分析。

3.归纳分析

4.分析和综合法。

二、定量分析(又称数学分析和统计分析)

第十一课时。

第六节新课程教学研究的随笔与研究性文章的撰写。

一、教学研究随笔的撰写。

1.教学经验总结的撰写

2.教学案例的撰写。

二、教学研究性文章的撰写。

1.教学研究调查报告的撰写。

2.教学实验研究报告的撰写。

3.教学研究学术**的撰写。

第十二课时。

杜郎口中学新课堂教学模式尝试。

在不断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寻找“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与课程知识体系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我们自己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现把杜郎口中学新课堂教学模式给大家尝试:

一、 揭示学习目标。(1分钟)

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二、出示自学指导。(2分钟)

明确自学内容,自学方法和结果。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三、学生自学,小组讨论。(8~10分钟)

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自学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组内同学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难题,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四、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自由更正,教师点拨。(10~12分钟)

让中等生尤其是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学生**演示操作,找错误,或比较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演示操作的相同。

然后让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并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应用。这样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学生更正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10~15分钟)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记忆、应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六、归纳总结、拓展提高。(5分钟)

尽量让学生进行归纳,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拓展,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新课程培训讲稿

下面我们进行会议的第二个内容 新课程培训。4月 5月省教科所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精神,进行了各学科的新课程培训。为了积极贯彻上级领导精神,强化课标意识,我们进行县新课程培训。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发现,大家对课本普遍的比较重视,课程标准的意识比较差,然而评课 说课 议课,讲课 比赛观摩都是基本拿课程标准说话,...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讲稿

东苑学校王丽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方法简单 过程乏味,缺乏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出现了 虚 闹 杂 碎 偏 的问题。究其原因,源头在备课,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力气研究备课,实际上是 磨刀不误砍柴...

小学新课程理念培训讲稿新

五个专题 一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拥有怎样的学生观。二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观 三 怎样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如何建构新课程理念?原则是什么?四 创建适合自己个性的新课程理念。五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备课?一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拥有怎样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