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讲稿

发布 2022-10-13 17:15:28 阅读 2536

东苑学校王丽萍。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过程乏味,缺乏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出现了“虚”、“闹”、“杂”、“碎”、“偏”的问题。究其原因,源头在备课,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力气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纵观我们备课的过程,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 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2、 照本宣科,课文处理得比较碎,问题设计的太多。

3、 过于关注教学方法,缺少对目标的整体把握。

“基于标准”应当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的一个核心特征,或者说,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应当是一种基于标准的备课,“基于标准”的备课是让新课程的话语从理念话语走向实践话语,从专家层面转向教师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标准”的备课是必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备课是新课**正落实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关于语文教学任务的分析。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

如果达到了这10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包括:

查字典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积累运用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高声朗读的习惯,背诵诗文的习惯,观察生活的习惯,记日记的习惯,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

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三、基于《标准》的备课要求。

(一)目标优先。

关于目标,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失败的课堂教学恐怕没有人不曾经历过,有的教师为什么自认为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呢?在众多的原因中,目标的把握是主要原因。在传统的备课中,往往先考虑我第一课时教什么,第二课时教什么,教学内容先于教学目标存在,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的。

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占据着一个核心的地位,通常是教学的唯一内容,而且决定着教学的目标,所以,传统的备课中,首先看的就是教材,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目标是抄教参的,很少考虑到实际情景中学生学习的前提知识和技能。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通常只列举教师应当教的主题或者学生应当学习的主题,是学习内容的一些“样例”,而不是学生应知道的和能做的事,即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的目标不是**于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而是源于课程标准;而教学内容又是由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决定的。因此,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先于教学内容存在,而课程标准又先于教学目标而存在。

课程标准反映了对学生的总体期望,是课时教学目标累积起来达成的,那么,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如何转化呢?我们的做法是:

1、把握标准对学生的总体期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十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的总体期望。

2、了解阶段目标,明确单元目标。

既然是“学习”,老师就要教给方法,进行示范,安排训练;既然是两年的时间都在学习,那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所要安排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就应该有所不同,层层递进:教师全文领读——教师领读。

重点段落——教师领读难读的句子——学生领读全文——跟录音朗读,读的遍数由多到少,要求由低到高;默读词语——默读短句——默读长句——默读段落——默读课文,检查默读效果的问题也要由易到难。千万不能认为在家里提前预习就能代替在课堂上的训练,在家里读上三五遍也可能是错误百出,有口无心。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这个目标,课文要读出什么感情、怎样才能读出感情,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又要潜移默化地传授朗读技巧,教师与学生反复地朗读必不可少,指导与评价也要及时到位。

新课程培训讲稿

下面我们进行会议的第二个内容 新课程培训。4月 5月省教科所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精神,进行了各学科的新课程培训。为了积极贯彻上级领导精神,强化课标意识,我们进行县新课程培训。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发现,大家对课本普遍的比较重视,课程标准的意识比较差,然而评课 说课 议课,讲课 比赛观摩都是基本拿课程标准说话,...

互动新课程培训讲稿

十二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互动新课程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 培。训。讲。稿。培训时间 2012年8月。培训地点 县永和中学。培训教师 晏定林。参训教师 永和镇 岚关乡 老坟嘴乡 小河山乡中小学教师。互动新课程。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转变。培训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章从研究的角度走进新课程。第一节 新课程呼...

小学新课程理念培训讲稿新

五个专题 一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拥有怎样的学生观。二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观 三 怎样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如何建构新课程理念?原则是什么?四 创建适合自己个性的新课程理念。五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备课?一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拥有怎样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