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布 2022-09-17 22:06:28 阅读 9773

旅游心理学—授课提纲。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引论。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什么是心理。

心理是对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总称。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实践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心理具有自觉能动性。

心理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古老: 古代 --中世纪---文艺复兴---19世纪中叶,心理学研究夹杂在哲学、神学、的研究之中,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著作。

年轻: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2024年,冯特(wihelm wundt,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基本的心理现象:

感觉。这时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

发展: 十大学派。

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

众多分支学科,庞大的学科体系。

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或活动)(内隐)和行为(外显)

1)心理活动(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人格)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情绪情感过程:最基本的情绪情感体验:“七情”——喜怒哀乐爱无恶惧。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人格)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总结:在社会生活中,个体的人格(个性)是在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但人格一旦形成,又反过来作用心理过程的进行,二者统一在心理现象之中。

2)行为:主要研究行为的过程、性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勒温(美)的行为理论:任何行为及其他的心理事件及取决于个体的状态(主观),也取决于环境(客观),是个体与环境的统一。

b = f ( p e )

beh**ior(行为), f(函数), person(个人), environment(环境)

个体:生理条件:性别、年龄、身高、健康…;

心理条件: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意志莉、态度…;

环境:物理环境:客观实际情况;

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社会风俗…;

心理环境:人的意识中的环境(认知)…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基础。

1. 普通心理学。

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知情意”)

心理状态:睡眠状态/睡眠到觉醒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

个性心理: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为个性心理特征。

2. 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内容——自然的人如何变成社会的人 , 在此过程中为什么个体形成了独特的特征; 基本途径——社会教化、个体内化。

社会认知:内容——社会知觉、社会归因;基本途径——“察颜观色”

社会沟通:内容——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

社会态度: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到人的行为取向。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三方面——认知、情感、行为;其中,情感因素为主导,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稳定程度。

其它:社会动机、个人行为、自我意识、团体心理、群体性社会现象等。

第二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三方面: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总结:旅游心理学(概念)——是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旅游活动中的相关问题的展开研究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规律,主要包括,旅游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等问题。

二、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完善旅游学研究体系。

现实意义: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

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心理依据(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安排旅游设施);有利于旅游市场的细分和**;有利于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有利于建设和培养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员工队伍… …

第三节研究方法。

观察法:自然观察/实验室观察;优点:简单易行。缺点:只反映表面现象,不能揭示本质和规律。

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优点:同时进行团体调查,快速收集大量信息。缺点:不大适用于针对行为,涉及态度时不可能完全真实。

测量(验)法:性格测验/能力测验/人才测验;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对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

个案研究( 个案历史法):需要依靠较多的个案背景材料,又称“个案历史法”。优点:针对性强,对解决具体问题很有帮助;缺点:普遍性差,结论不宜推广。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模拟实验。

评价法:用于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如:情景模拟测验。

第二章旅游行为动因

旅游行为动因系统。

需要:是影响(旅游)行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首要动力因素。

动机:是影响(旅游)行为的直接推动力

兴趣是影响(旅游)行为的重要诱发因素。

目标。一、需要的含义。

指个体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以一定方式适应环境时所必需的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反映,经常表现为:欲望 、渴求、意愿。

是一种内心紧张。(因为,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因素)

是一种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在个体的内心深处)经常表现为:对某种物质或精神要素的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感。

二、需要的特征。

对象性(指向性)/制约性/多样性/(个体)差异性 /连续性/周期性/发展性。

三、需要的分类

按起源分: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按对象性质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按形式分: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

四、旅游者的需要体系。

一)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美)2024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

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s)

社交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

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

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

20世纪70年代,在此基础上,他又增加了认知和审美两种需求:

认知的需要:即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

审美的需要: 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需要层次理论基本观点总结:

需要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上升发展;

当低级需要满足后高级需要才会来临;

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下一更高层次的来临而消失;只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低层次的需要对人的影响力就会减弱;

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失去对动机和行为的支配力量,转而由新的占优势的需要起支配作用;

人的层次需要的产生和个体的发育密切相关;如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需要,进而出现安全、归属、爱等需求;

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存、安全需要)可以通过外部条件的改善而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如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从内部使人感到满足,而且,越得到满足,其对行为就越具有激励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对旅游行为的解释:

1.基础层次(较低层次)的需要得以满足后,人们外出旅游是为了追求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2.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都会在旅游活动中得以体现;如:游行食宿娱购……

二)单一性需求和复杂性需求的平衡。

三)旅游者的突出需要。

1. 认识与理解的需要——求同。

据此可以解释旅游活动中的观光者与度假者的区别:

观光者:只求多到地方,不求细致了解 ——受认识需要的支配。

度假者:只求细致了解,品味内涵,不想到处乱跑——受理解需要的支配。

2. 好奇心与探索的需要——求异。

因为:旅游可将自己置身于陌生环境,了解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人民与情况,留下新奇的体验

3. 冒险的需要。

如登山、漂流、攀岩、跳伞等旅游活动;冒险能给人带来刺激与兴奋,留下难忘经历。

五、 旅游者的需要的发展趋势。

一)更注重精神上的需要。

求真、求异、秋美,缓解精神紧张;旅游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上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二)对物质舒适性需要的增强。

旅游服务要以标准化为基本要求,以个性化服务为提升。

三)注重个性化的需要,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四)功利性色彩减少。

现象:现在的旅游者趁旅游之机办其他事情的减少,单纯以一旅游度假外出的人在增多;旅游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小结——旅游者的需要对旅游经营者的启示:

坚持“旅游者的需要第一”的理念,指导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客源目标定位、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工作。如下:

对物质舒适性需要的增强——提供标准化服务,注重个性化的服务。

更注重精神上的需要——充分挖掘出吸引物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旅游动机。

动机:是推动个体采取行为的内部行动力。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并进入积极状态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动力。

旅游动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主观(内部)条件和客观(外部)条件:

主观条件——需要、兴趣、价值观……

客观条件——收入、时间、旅游供给条件…

二)旅游动机的特性。

1.内隐性:在一些较复杂的活动中,主体常常用一些次要的动机将其真正的动机隐藏起来。

2.复杂性:旅游动机的复杂性常表现为——旅游动机的组合性和冲突性。

3.转移性——主导型动机和辅助性动机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第1章旅游消费行为的心理背景。1 旅游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 消费者在访问地停留一夜次以上,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旅游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广义 旅游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本书所讲为狭义旅游者。2 旅游消费行为产生...

旅游心理学复习

一 填空。1 旅游产品分为整体旅游产品与单项旅游产品。2 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不可感知性 也称无形性 最主要,最基本 不可分离性 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 差异性 异质性 不可贮存性 易逝性 缺乏所有权。3 亚文化群体包括民族 宗教 种族 年龄和地域亚文化群体。4 澳大利亚旅游学家波乃克把旅游行为分为休养...

旅游心理学

课程名称 旅游心理学 tourism psychology 课程 030640 学时 32 学分 2 讲课学时 32 先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开课院系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材 甘朝有 旅游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天津,2001年3月 第二版修订版 主要参考书 1 孙喜林荣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