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发展作业

发布 2022-09-10 21:35:28 阅读 6222

试分析中小学生厌学现象及其原因。

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从而表现出:一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爱打瞌睡,不愿意做作业;二是经常会有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无故旷课、请假,不理会家长和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三是对学习缺乏直接兴趣,没有求知欲,只有在外界存在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被动、机械地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课堂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可导致辍学。

1.出现厌学现象有以下原因:

1)社会因素。

学生常听到一些:“读书有什么用?你看人家初中毕业工资多高,现在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

” 从而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再者不少游戏机室就开在校园附近,网吧、电脑房也随处可见。学生又不具备科学的分析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沉迷于这些无聊的活动中,结果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学习,无形的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也极为严重。随着电脑的普及,相对“清净”的校园现在已不再封闭,网络这个虚拟世界,对于我们同学来说,似乎有着无边的魔力。

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无拘无束,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于是,很多同学都在课堂上畅想他们的虚拟世界,边听课,边畅想,甚至有人逃课外出上网过瘾。

2)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教学成绩的追求一直是无止境的,这也使的教师不得不看重分数,并以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这种情况在某一程度上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让他们对学习总是战战兢兢。虽然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标,但由于“中考指挥棒”的效应还在,使得“重分,不重能力”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学校存在。

于是,有些同学对学习总是“患得患失”,每次考试都似乎处在“浪尖上”。久而久之,部分同学由于受不了这种分数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学习。一个只重分数的学校,会使得一批学生迎头赶上,却会使更多的同学掉下来,甚至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以及部分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3)家庭因素。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即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与之相反,父母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还有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

4)自身原因。

部分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先天不足:智商不高、能力缺乏。学习中,失败体验过多,学习无望,产生不爱学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

即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慵懒症。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2.改善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措施。

1)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相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还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让学生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

2)让学生感受关爱,特别关爱学差生。

关爱学差生要从心理去关爱。关爱学差生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回到集体中来。

3)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学差生之所以为差,是因为他们根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技能性的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

4)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表,定期让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5)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

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作业

根据以上所列举的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们从影响因素入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首先,从改革教材内容方面入手来研究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既要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又要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文涛在 教材编写过程中 迁移理论 的应用 强调教材...

青少年心理学作业

观 babies 之 婴儿的情感情绪发展。看前与看后都不知道这部片名叫什么,幸而同学有记下几个单词,几经查找才知道原来它是法国的纪录片 babies 这部 记录了非洲 日本 蒙古和美国4个国家4名婴儿从出生到一二岁学会走路之间的成长过程,其中包括 观察世界 如何与伙伴相处 和动物打交道 对自己很感兴...

青少年心理学作业

从纪录片中看婴儿的发展。该纪录片记录了4个国家4名婴儿从出生到一岁多学会走路之间的成长过程。这四名婴儿分别来自日本 蒙古 美国和非洲。影片采取了纯观察的记录方式,完全没有字幕或解说,刻画了非洲部落中的婴儿与蒙古包中婴儿相对原始 亲近大自然的成长环境,另外两名小孩身处发达国家,居住环境优渥 物质极大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