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国传统教师角色观优缺点:
1.“蜡烛论”—关于教师伦理道德的隐喻;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蜡烛比喻教师,强调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蜡烛是我国传统教师形象的写照。
2)积极意义:这种比喻有利于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促进“尊师重道”的传统社会风气形成。
3)不合理之处:“蜡烛论”有将老师拔高为“圣人”的倾向,忽视了教师的物质生活和经济地位。
4)“蜡烛论”只不过是对传统教师形象的生动刻画,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今天的教师应该是“长明灯”,为学生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而不断地充电,于人于己都受益无穷。
2.“工程师论”—工业模式下的教师角色隐喻;
1)“工程师论”的内涵:
学校是个大工厂,以大规模生产和复制产品为主要任务,以高效率的班级授课制为重要运作形式,以整齐划一为重要特征。
教师是工程师,起主要职责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去塑造各个不同的学生的灵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灵的发展。
学生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钢铁,经过教师的塑造成为批量生产的、统一规格的标准件。
2)合理意义:“工程师”的积极意义在于肯定了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教师德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心灵,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3)不合理之处:把教师比作工程师也有欠妥的地方,他曲解了师生关系,夸大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恰当地把教师提升到一个神圣的境地,似乎教师是万能的,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案塑造学生的精神,同时,教师仅作为既定方案的执行者有难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长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师”又有自相矛盾之处。
3.“园丁论”—农业模式下的教师角色隐喻;
1)判断标准:
认为学生像种子,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
教师是园丁,能为学生的成长准备环境,通过浇水、培土等辅助其成长;
教育具有过程性、阶段性特征,教育学生好像是培育花朵,需要经常地浇水、施肥和呵护。
2)合理之处:“园丁论”把学校看做一个花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学生的活动不受教师或教材的限制,而由学生自主地决定,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人,他们可以自由的思考和探索,获取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教师的活动是帮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包括创设环境准备工具,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并努力引导和发展其兴趣,引导他们逐步走向更为深入的探索活动之中。
3)不合理之处:有研究者认为,与其把教师比喻为园丁,倒不如把教师比喻为太阳。太阳的特点是:
太阳的情怀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太阳有永恒的光和热,永不匮乏;在太阳的照耀下,万物可以成为独立的生命体。
4.“一桶水轮”—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角色隐喻:
不合理之处:
1)他所隐含的学习观念十分狭窄,认为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在学校内、课堂上、书本上和教师拥有的知识,没有看到学习的内涵其实十分丰富,学习可以完全超越书本、课堂和教师,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
2)从师生关系方面来看,“一桶论”将教师和学生分别看成“倒水者”和“接水者”,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施舍”,并且认为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从教师那里获取的一点固定知识就终生够用了,这完全忽略了学生作为独立学习者和终生学习者的能动性和实际需求。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教师应该从“倒水者”转变为“挖泉人”。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让自己和学生都成为永不干涸的泉水。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 优秀
导语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是供在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习的系列网络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宗旨在于从中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引领并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职业,明晰自己作为职业人的发展规律,并为其提供关于如何获得自身专业发展方面的建议。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学习 ...
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一 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特征 p17 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特点 1 丰富性。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从教师职业整体地位提升的动态过程到教师成为专业人员被承认的静态结果,从关注教师职业组织发展阶段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
西安欧亚学院。课程大纲。适用专业 教育学专业。编制单位 教育学教研室。编制日期 2013年6月20日。外国语学院制。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 课程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育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对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加强专业技能有重要意义。该课程着眼于教育专业学生的职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