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 1、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是否不要求计算?
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形式;了解就是说你知道某事或某物,是从大方向,宏观上的把握;而理解则是更深的层次。了解的,也可以计算;理解的内容,当然要求会计算了。 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 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这些都不能认为不要求计算了,只是计算难度上有所降低罢了。
二、例举题: 2、“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促使主体调节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使得图式发生质的变化。”请结合你的教学经历,例举一教学片段,说明你是如何引导学生就某一物理概念或者规律的理解实现“顺应”的。
顺应,个人的理解就是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通过小组合作、科学**、交流总结等方式获得知识的过程。 如对“电路中用电器短路的电流分析”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电阻这一概念,以致学生不能很顺利地分析该种电路的电流走向。 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这种情况的,我先把电荷的移动类比**的流动,按照电流的走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当电流走到电路分叉处,有两条路到达电源的负极,一条路上有只凶恶的大老虎(即电阻大的用电器)蹲在路中间,另一条路是一只温顺的小花猫(即电阻小的开关或电流表等),试问学生,你会选择哪条路通过呢?
学生笑道:肯定是有小花猫的这条路了。我引导学生:
电流也和大家一样会选择这条相对安全的路走的,所以不会通过电阻较大的用电器,即该用电器被短路。这样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学生很容易就接受这一物理规律了,再通过相关练习巩固,效果可能会更佳。
三、论述题: 3、赏析下列教学片断,回答问题: 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教师提问: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说明电可以生磁,这就自然会想到,磁是否可以生电?放在磁场中的线圈是否有电流产生?
为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做演示实验,要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把一根导线悬吊在蹄形磁体的两磁极中间,导线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然后,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同学们发现指针没有偏转。 学生通过讨论对上述现象做出解释:
观察不到指针示数的变化,可能是因为没有电流,也可能是因为电流太微弱。 为了检验是否是电流太小的原因,教师换用了一个能检测微小电流的灵敏电流表,但是即便用这样的灵敏电流表学生仍未看见电表指针示数的变化。 有学生认为:
也许还是因为电流不够大,再换个强磁体试试。教师按照学生的建议,把两个蹄形磁体并在一起,取代了原来的磁体。 在更换磁体时,几个细心的学生叫道“指针动了”,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再仔细观察时指针却停留在零位置不动了。
此时,学生中产生了争论:有的说,我分明看到指针动了,有的说,指针不是仍停在零位置上吗? 教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
在更换磁体时,有同学发现电流表指针动了,这是真的吗? 学生要求再重复一次更换磁体的操作,看指针是否会动。老师请一名学生试验,经反复操作,发现磁体运动时,电流表指针确实动了,而且,磁体不动、导线运动时,也会产生相似情况。
这说明:在一定情况下磁场中的导线可以产生电流。 究竟在什么具体情况下磁场中的导线才能产生电流?
学生开始分小组进行自主**问题: (1)上述教学片断涉及到科学**的哪几个要素? (2)上述教学片断为学生进一步**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提供了哪些帮助?
(3)上述教学片断渗透了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3、①上述教学片断涉及到科学**的哪几个要素? 观察、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实验证据——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②上述教学片断为学生进一步**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提供了哪些帮助?
第。一、教会了学生运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第。
二、通过不不断的尝试、观察,得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有磁场和导体,还需要相对运动。为学生下面**出“切割磁感线运动”做铺垫。 ③上述教学片断渗透了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一、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第。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第。
三、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 第。
四、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4、①刘炳昇老师最近提出:要通过开发非常规物理实验,使学生课内外作业从机械训练向实践素质培养转移.你认为这一举措具有的意义是什么?
从教师角度讲: 第。
一、教师自我物理知识的补充。在带领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开展一些有趣而且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思索和准备工作,需要从书籍和网络中收集大量资料、信息以及物理相关知识。这些日积月累所得的知识。
平常观之可能并无大奇,甚或稀松平常,但日后在工作上,却常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助力,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本。 第。
二、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贴近大自然,贴近生活,能让自己不断产生灵感,能借助实践生活、借助自然的力量让物理教学变得简单、易懂。 第。
三、促进教研组内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共同进步。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个老师所能进行的,必然需要其他教师甚至是社会力量的帮助。也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还让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锻炼。
从学生角度来讲: 第。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会因为走出教室而兴奋,让学生觉得物理学习不呆板,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学生寓学于乐,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课外活动可以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求得放松,使他们热爱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二、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每次活动结束后,在总结时可让他们自己整理,互相交流。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通过一些亲手操作,让学生轻松巩固课本上已经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热爱物理学习。
第。三、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理解。
在已获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并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去探求知识,刻苦地学习,并且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以及手脑并用的能力。第。
四、课外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只有自己悟出的道理才是最明白的”。在每次活动中,让学生自己领悟道理、让学生与同伴分享感受,都会让德育不知不觉地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去,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你觉得应该怎样实现这一转变.
第。一、首先应该改变教学评价标准,一味的以一张试卷作为升学的评价标准,教师只能以机械训练为手段来布置学生的作业,应付升学;
第。二、改变课程设置,学校课程里应设置相应的课时,让教师有时间去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应开设相关的培训项目,在专家的引领指导下,教师科学的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一、简答题:
1、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是否不要求计算?
不能这样认为。删去了“能进行简单计算”这句话不代表不要求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和了解都可以进行简单计算,只是计算难度上有所降低。
二、例举题:
2、“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促使主体调节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使得图式发生质的变化。”请结合你的教学经历,例举一教学片段,说明你是如何引导学生就某一物理概念或者规律的理解实现“顺应”的。
这题真的好难。
先对顺应做了一个了解,是和皮亚杰有关的,上网查了好多也读了好多遍。自己的理解:指同化应该是把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获得知识的过程。
顺应是应该指把获取的只是结构与主观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促使主体调节原有图式或建立新的图式。
例如:比较运动快慢的2种方法,局限于同化就感觉不用教,也是忽略了顺应,不符合现在的教学理念。用该突出学生的主题,以学为主,小组**合作、总结。
设置教学时,以动画、示图引导学生知道快和慢。
教师设置问题:怎么知道谁快谁慢?进而引导怎么去比较快慢。
学生:把自己的快慢认识用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注重小组合作),在实验基础上自己去总结。
学生(分小组)展示结果:比较快慢的方法:1、时间相同比较通过的距离 2、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可能几个小组交流后的结论)
教师只要充当观众和引导者,不断的鼓励、表扬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设置学生认知后的举例,真正做到顺应。
三、论述题:
3、赏析下列教学片断,回答问题:
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教师提问: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说明电可以生磁,这就自然会想到,磁是否可以生电?放在磁场中的线圈是否有电流产生?
为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做演示实验,要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把一根导线悬吊在蹄形磁体的两磁极中间,导线的两端跟电流表连接,然后,让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同学们发现指针没有偏转。(以上是学生观察环节)
学生通过讨论对上述现象做出解释:观察不到指针示数的变化,可能是因为没有电流,也可能是因为电流太微弱。(提出问题)
为了检验是否是电流太小的原因,教师换用了一个能检测微小电流的灵敏电流表,但是即便用这样的灵敏电流表学生仍未看见电表指针示数的变化。
有学生认为:也许还是因为电流不够大,再换个强磁体试试(猜测并设计实验)。教师按照学生的建议,把两个蹄形磁体并在一起,取代了原来的磁体。
在更换磁体时,几个细心的学生叫道“指针动了”,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再仔细观察时指针却停留在零位置不动了。(实验及实验现象收集)
此时,学生中产生了争论:有的说,我分明看到指针动了,有的说,指针不是仍停在零位置上吗?(交流、讨论)
教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在更换磁体时,有同学发现电流表指针动了,这是真的吗?
学生要求再重复一次更换磁体的操作,看指针是否会动(实验设计)。老师请一名学生试验,经反复操作,发现磁体运动时,电流表指针确实动了,而且,磁体不动、导线运动时,也会产生相似情况。这说明:
在一定情况下磁场中的导线可以产生电流。(继续实验进行实验现象收集,并进行总结)
究竟在什么具体情况下磁场中的导线才能产生电流?学生开始分小组进行自主**……(提出新的问题)
问题:1) 上述教学片断涉及到科学**的哪几个要素?
从师生互动环节考虑:“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
观察并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猜测——并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实验证据——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提出新的问题。
从引导学生“体情况下磁场中的导线才能产生电流?”进行**考虑:
包含观察现象、(究前的准备,提供**前的科学依据引导学生科学**方向)提出问题两个环节。
2)上述教学片断为学生进一步**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提供了哪些帮助?
第。一、**方向,知道从磁体和导线运动考虑。
第。二、多因素考虑下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第。三、提供了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资源互享,以便准确进行实验**。
3)上述教学片断渗透了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一、体现了科学**的交流合作精神,尊重他人成果。
第。二、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精神,热爱科学。
4、刘炳昇老师最近提出:要通过开发非常规物理实验,使学生课内外作业从机械训练向实践素质培养转移.你认为这一举措具有的意义是什么?你觉得应该怎样实现这一转变.
第。一、意义是把从本本教育转变成为生本教育,从传统的教师课内传授教育转化为以学生为学习主题的生本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题,知识**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注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样实现这一转变?
1、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把握好同化和顺应的关系。
2、实验化教学的实施,能做实验就不要讲实验,学生能做的就不要教师演示,能分组的实验一定要学生体验实验过程。
3、课堂上的实验选择要**于生活,贴近与生活的简单易于操作的实验。
4、根据课堂上的知识设置课外实验**活动,把作业变成一项活动,学生兴趣不减,知识也到巩固。
5、教师设置的课外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只设置不检查,参加获得的学生得不到肯定,学生的兴趣就逐渐降低,甚至到没有兴趣。要经常落实课外活动结论,去肯定学生,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物理实验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小结
2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符合认知规律的环境。3 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 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会发现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并会正确的操作,严密的记录,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结论。例如做水果实验时,学生会从水果选择 水果的水分...
网络培训作业
一 简答题 1 压强 欧姆定律 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在修订时,删去了 能进行简单计算 这句话,是否不要求计算?机械效率的要求下调为了解层次,是否不要求计算?答 删去 能进行简单计算 不表示不要求计算。压强公式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压强的大小跟压力和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理解压力所产生的作用效...
网络培训作业
课题名称科目教学时间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金色的鱼钩 语文2课时。年级。六年级。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的精神。2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 顾全大局 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二 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 动作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