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9届高三寒假作业语文03版含答案

发布 2022-08-20 09:40:28 阅读 7177

高三寒假作业。

满分120,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汉族,内外“共生”的典范。

明浩。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个民族,常常被人们视为民族同化的典范。根据一般流行的说法,汉族人口之所以这么多,主要是靠同化了很多别的民族实现的。

有人将这一过程比喻为“滚雪球”。然而在今天,如果从“内共生”的视角进行观察,我们就有充分理由将汉族看作是“内共生”的产物。应该说,这更有助于了解汉族之大的真谛所在,而且从中也能看到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未来活力之源泉。

在语言文字上,尽管从秦始皇开始就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度同衡,钱同币”,然而却始终未能实现“语同音”。不仅如此,由于与各地原有语言的越来越多的“共生”,汉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多样化的语言。源自中原的古汉语每到一个新的环境,并不是简单地吃掉即同化当地语言,而是与当地语言“共生”在一起。

作为现代普通话主体的北方方言,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互动中,其因“共生”而发生的变化甚至比南方还更大,以致在语音上有些甚至面目全非。

共生”也使汉族的区域文化经历了各具特色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谱写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此消彼长、共同繁荣的历史画卷。总体而言,各民族各自以自己的身份和能力占有属于自己的特定位置,并在其中参与和发挥其独有的功能。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汉族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主,自此到隋唐以前,大体上是共同性渐增与差异性渐减;隋唐以后,随着一些新的区域文化的加入,并在这些文化与汉文化频繁发生摩擦和冲突后,使得汉文化圈逐渐扩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齐鲁文化一直具有文化的和政治的象征意义,被赋予华夏文化传统的正宗地位,且不乏粗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以四川为中心的巴蜀文化兼具以热烈、诙谐、高亢为特征的地域文化传统……

汉民族文化不仅在内部实现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共生共荣的“内共生”,也很好地实现了与其他民族的“外共生”,由此形成了以汉字为媒介的“外共生”圈,其中就包括大量使用汉字的日本文化。至于与国内55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更属于这种“外共生”的范畴。

共生”与“同化”之间,在理念上毕竟有着本质区别:同化意味着否定原有要素的主体性;而“共生” 以“和而不同”、相辅相成的方式,形成以前各个要素水平的整体机制,就意味着原来要素的持续存在。从各地方言和文化习俗中可以看到,来自中原的“先进”语言和文化并没有简单吃掉当地原有的“落后”方言和文化,而是与之长期共生,并形成了新的方言和文化系统。

汉族的“内共生”并不是全球个案。纵观当今世界那些人口比较多、且富有活力的民族,在其民族属性和特点上几乎都充满着“内共生”的诸多特点。可以这样说,正是这种“内共生”与“外共生”的并行不悖,即对内承认、尊重和发挥自身内部的多样性及其潜力,对外与其他各个民族和谐相处,实现共存共荣,才为多民族国家实现可持续繁荣昌盛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国民族报》,2023年05月06日,有删减)

1.下列对有关汉族内外“共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内共生”是汉族如此之大的真谛所在,也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未来活力的源泉。

b.源自中原的古汉语每到一个新环境,就与当地的语言“共生”在一起,不存在“同化”现象,使得汉语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多样化的语言。

c.齐鲁文化和巴蜀文化各具特色,这是汉族区域文化“内共生”和演化的结果。

d.汉民族实现与其他民族的“外共生”,是以汉字为媒介。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族人口众多,主要是通过汉族同化了很多别的民族来实现的。

b.汉语始终未能实现“语同音”,原因与从秦始皇开始,就没有推行过“语同音”的政策有关。

c.隋唐以前,汉族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主,隋唐以后汉文化以齐鲁文化为正宗,汉文化的主要特点是“粗犷古朴,好爽热烈”。

d.来自中原的“先进”语言和文化与当地“落后”方言和文化长期共存或发生摩擦和冲突后,形成了新的方言和文化系统。

3.下列各项中,对汉族能成为内外“共生”的典范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民族与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存共荣,并成为人口最多的民族。

b.汉民族语言和文化能很好地与各区域、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求同存异、共生共荣。

c.不管是“外共生”还是“内共生”,汉语言和文化总是充满包容性,从来不否定别的区域和民族原有要素的主体性。

d.内外“共生”并行不悖,对内承认、尊重,对外和谐相处,是实现多民族国家可持续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 --7题(17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

“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④,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

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④缗: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无免者,竟居之竟:竟然。

b.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堪:忍受,经得起。

c.登车就道就:靠近。

d.复祷于社坛社:土地神。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

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 ④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⑤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⑥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①③b.③⑤c.②④d.①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5分)

2)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5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荔枝香近。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8.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5分)

答:9.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四、名言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

烟光凝而暮山紫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吉林省2019届高三寒假作业语文02版含答案解析

高三寒假作业。满分120,时间120分钟。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3题。9分 建筑的情态 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

吉林省2019届高三寒假作业语文02版含答案

高三寒假作业。满分120,时间120分钟。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3题。9分 建筑的情态 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

吉林省2019届高三寒假作业语文02版含答案剖析

高三寒假作业。满分120,时间120分钟。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3题。9分 建筑的情态 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