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1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分子的大小通常以m做单位来度量,1nm=m。
4.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的变化使物质有不同的状态(固、液、气)。
第2节质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质量的基本单位kg。
1t=kg1kg=g1g=mg
2.天平的使用。
使用前。放置水平,游码对齐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使用时。左物右码,砝码选择先大后小,再移动游码;
读数。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所对齐刻度值。
第3节密度。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用字母ρ表示。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一般密度不同。
2.密度公式
质量kg)体积。
密度kg/)
3.由。第4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
步骤:先测量质量m(用天平)
测体积v(用量筒)
第5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质热胀冷缩,气体热胀冷缩最明显,液体不太明显,固体最不明显。
2.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升高或降低密度都会减小,体积更大,这叫水的反常态膨胀。
3.密度可以用来进行物质鉴别。
第十二章。第1节运动的描述。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用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所选的标准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第2节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速度用字母表示。
2.速度公式
s路程m)t时间s)
速度m/s)
3.由。4.1m/s=3.6km/h
5.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
2.单位换算。
1km = 1000m =m
1dm = 0.1m =m
1cm = 0.01m =m
1mm = 0.001m=m
1μm= m
1nm = m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单位换算 1h=60min 1min=60s
4.误差和错误。
第4节力。1.力用字母f表示,力的单位牛顿(n)。
2.力的作用效果: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 起点即作用点,长度表示大小,箭头表示方向。
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第5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页实验**方法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4.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第6节二力平衡。
1.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力是平衡力,反之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就会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④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十三章。第1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即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第2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不是万有引力)
3.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下。
4.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g重力n)m质量kg)
g9.8n/kg(可取10n/kg)
5.重心。第3节摩擦力。
1.定义: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接触并相互挤压;
(2)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接触面不光滑。
5.三种摩擦力:
静摩擦力(推、拉物体,物体没动)
滑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
滚动摩擦力(轮子受到的摩擦力)
第4节杠杆。
1.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杠杆的组成:
支点(o)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4.杠杆的种类及特点:
省力杠杆费距离: <
费力杠杆省距离: >
等臂杠杆。第5节其他简单机械。
动力、阻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物体移动的距离。
1.定滑轮特点:
不省力不费力(=)
不省距离(=)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的力(=)
费一倍距离(=2)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
设与动滑轮接触的线段有n条,则=, n 。
4.斜面是省力机械但费距离。
第十四章。第1节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表示。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3、计算公式。
f压力n)s受力面积。
p压强pa)
4、增大压强方法。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第2节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向各各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朝各各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液体密度。h深度m)
p压强pa)
第3节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气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且气体具有流动性,所以向各各方向都有压强。
2、大气压强的存在的例子:
马德保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吸盘吸物体,吸管吸饮料等都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3、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测得大气压强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一样大,通常把这样大的压强叫一个标准大气压:(教材p87,图)
4、大气压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小,天气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5节浮力()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第十五章。第1节功。
1、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沿着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
f力n)s距离m)
功j)1j=1n m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第2节机械效率。
1、各种功:
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不需要但必须多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2、机械效率()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总是小于1
3、斜面的机械效率。
有用功gh(h为斜面高度)
总功fs (s是斜面长度)
第3节功率。
1、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
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公式。
p功率w)功j)
t时间s)1w=1j/s 表示在1秒的时间内做的功为1j
第4节动能和势能。
1、物体能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3、动能的大小。
4、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其大小与物体质量和位置高度有关。
质量越大,物体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5、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6、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势能。
第5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2、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物理知识点。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1 科学家 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假设 再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 10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3 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分子,进...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9.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计算 q cm t 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 m表示质量 t 表示温度差,题目中用 升高 了 降低 了 作提示。内燃机。1.热机 把燃料燃烧放出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1 内燃机结构 进气门 汽缸 活塞 排气门 连杆 曲轴 火花塞 喷油...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功率》知识点归纳
知识积累的越多,掌握的就会越熟练,初中频道为大家编辑了精选功率。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功率。1.功率。1 功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功踉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2 功率定义式 p w t.如果把 w fs 代入功率的定义式还可得 p fv,即功率。等于力和物体运动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