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发布 2022-08-17 23:00:28 阅读 2579

课题第11 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 1 课时。

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以及娱乐活动、节庆风俗。

2.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原因。

3.认识经济繁荣发展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学习重点:衣食住行的变化、瓦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瓦子。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贵族由节俭到奢侈。

衣衣劳动者多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多穿短衣。

食妇女的陋习逐渐传开。

住种类繁多:北方人以粟麦为主,南方人以稻米为主。

行食北方以为主,其次是猪肉。

的南方人多吃鱼。茶和酒是当时最重要的饮料。

变农村:百姓多住草房,富裕的以茅屋和瓦房结合。

化住城市平民住房以瓦房为主。

富裕的有四合院,贵族官僚宅地相当宏丽。

行多用牛车、驴车、乘轿;交通比较发达。

前提:城市繁荣,阶层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瓦子含义:东京城内兼营商业的场所,内。

有“勾栏”娱乐和节日作用: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节日:今天传统的节日宋代都有宋代称春节为。

学力提升:1.如果你生活在宋代普通百姓家,所穿衣服的颜色应该是( )

.蓝色红色黑白色自己喜欢的颜色。

2.两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 )

.**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便于从事生产劳动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

3.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在。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

4.列关于宋朝饮食的说法错误的是。

.东京夜市有许多小吃南方肉食以羊肉为主。

.北方肉食以羊肉为主夏季集市上有冷饮卖。

5.宋朝时普通百姓的住房主要是。

.茅屋四合院楼房别墅。

6.宋诗里“数辰竞一夕,邸店如云屯”反映的是哪一行业的兴旺。

.饮食业 b.建筑业旅店业运输业。

7.宋朝时达官贵人出门普遍乘坐的是。

.马车牛车驴车轿子。

8.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万千气象的根源是。

.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繁荣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9.下列叙述不符合北宋初期服饰特点的是。

a.崇尚节俭,衣帽不得缀饰珠玉 b.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

c.对各级**衣服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d.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相当华丽。

10.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 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bcd.①②

11.关于 “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d.散布于广大农村。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b.端午节 c.中秋节d.元旦。

13.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回答: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反映了人们正在欢庆什么节日?当时的人们称它为什么?

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古代过这个节日的哪些风俗习惯?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学习目标 简述河姆渡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掌握河姆渡 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河姆渡 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 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知识链接 河姆渡和半坡原...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第14课秦始皇建立 集权的措施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知道秦始皇建立 集权的主要措施。2.掌握秦始皇建立 集权的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学习重点 秦始皇加强 集权的措施 废分封,立郡县 学习难点 车同轨,书同文 与建立 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关系。自主学习一 完成以下问题并记忆 在课本上标记 勾...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掌握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 理解唐太宗实行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 贞观之治 局面。3 知道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她在唐朝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 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5 通过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史实,分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