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发布 2020-04-02 16:28:28 阅读 3894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主备人:李臣双单位:青山中心学校。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预习检测】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年, 建立隋朝,年号定都 。

2、 年,隋灭掉南方的朝,结束**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二、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开凿目的。

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

和从北向南的四段。

连接的五大水系。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的纽带,也成为沟通

和的枢纽。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和发展。

共同**】1、以下是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请你先阅读理解,不懂的地方问老师,然后回答问题:

问题:1)这两首诗对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

2)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2、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

许多相似之处。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从这两个王朝。

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归纳整理】1、完成下面的简表2、根据示意图熟悉掌握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隋的建立和统一:

拓展练习】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d、为了对高丽战争。

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

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

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a、581 — 618年 b、589 — 618年 c、581 — 600年 d、588 — 618年。

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实现了南水北调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

abcd、①④

9、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 年建立唐朝,定都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规定的方式代替服役,使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最后交由执行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国力被誉为。

共同**】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

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归纳整理】1、把下面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填好2、你能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出现的原。

并说出三省的运行机制因、措施和结果吗?

拓展练习】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西晋 ②西汉 ③东汉 ④隋朝 ⑤唐朝。

a、①②bcd、①④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bcd、①②

7、(上)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1)材料中的“上”“魏子”指的是谁?

2)材料中提到的“三镜”指的是什么?

3)为何他会感到“今魏子殂逝,遂亡一镜矣”?

2、请你简单评价一下唐太宗。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衡阳市五中新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开发。初中历史。导学案。七年级下册。主编 曾红武。目录。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1 第2课贞观之治3 第3课开元盛世5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7 第5课唐代的中外关系9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11 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13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主编人 周杏英审核授课人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2 大运河的开凿及作用 3 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学习重点 大运河的开凿 科举制的创立。学习难点 如何评价大运河?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自主学习 1 隋朝统一南北...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 2课贞观之治 导学案。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本课自主学习时间约15分钟内,学生学习层次分好 中 差 其中带 号的题 层次的学生可以不掌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弄清掌握学习过程中 自主学习 中的问题,并在课文中标出相应的知识点。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