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本课自主学习时间约15分钟内,学生学习层次分好(a)中(b)差(c)其中带★号的题c层次的学生可以不掌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弄清掌握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并在课文中标出相应的知识点。
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思考和**“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学习难点:如何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自主学习】一、唐朝的建立。
__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的反隋贵族 __进入长安,建立唐朝,__就是唐高祖。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 __他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___力量的伟大,吸取___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皇帝要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
2、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他任命赋予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___做宰相,人称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___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三、女皇武则天。
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合作**】**一。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两位历史人物?
据材料一看,“黎庶”和“人君”有什么关系?说这句话的人看到了什么现实问题?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人物在统治政策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巩固练习】1、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2、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3、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 )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李靖。
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全盛时代,我们称这一时期为(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5、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避免君主个人失误 b、巩固统治 c、学习前贤 d、为后世树立榜样。
6、***在《沁园春?雪》中所说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的“唐宗”是指(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
7、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意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8、“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启示我们,需要( )
a.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b.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c.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 d.完全听从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9、武则天的墓前有一座无字碑,意为功过由后人评说,下列对其评价最为恰当的是( )
a.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0.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1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12.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b.④⑤c.①③d.②⑤
13.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 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4.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15.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都是开国皇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提倡节俭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b.②③c.①②d.①③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主备人 李臣双单位 青山中心学校。认定目标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 隋朝的建立 隋文帝杨坚 隋朝的富庶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2 通过识读 隋朝疆域图 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预习检测 一 隋的统一 请...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衡阳市五中新课程改革校本教材开发。初中历史。导学案。七年级下册。主编 曾红武。目录。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1 第2课贞观之治3 第3课开元盛世5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7 第5课唐代的中外关系9 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11 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13 第六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主编人 周杏英审核授课人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2 大运河的开凿及作用 3 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学习重点 大运河的开凿 科举制的创立。学习难点 如何评价大运河?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自主学习 1 隋朝统一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