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氧气 说课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

发布 2022-08-13 13:18:28 阅读 7872

《氧气》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氧气》。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对本节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顺序,逐步学会认识物质性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全面、系统、深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这也是教材的着眼点。本节内容在“襄阳市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和要求”——身边物质”中a、b、c三个层次都有体现。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3)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3、教学重、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

学法:实验**——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动植物呼吸那种和谐的自然场景、医疗急救、潜水、登山、气焊的**,回顾氧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往往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讨论: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从回顾o2的作用,明白o2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对o2性质学习的欲望,启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空气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直入课题。

2、自主合作,**新知。

活动一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

联系空气的成份: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学生分组讨论:o2可能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引导思考分析:

1)标准状况下的颜色、状态、气味;

2)在水中的溶解性;

3)密度;4)氧气发生物理变化变成液态、固态伴随的现象。

主要引导学生应用“不易”来描述o2在水中的溶解性;用列数字的方法知道氧气密度并与“空气平均密度”比较;借用**展示,让学生在视觉上认识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也可能伴随颜色的改变,从而知道为什么医疗急救用的氧气瓶是蓝色钢瓶。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

活动二初步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1)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出示一瓶氧气,指导学生用带火星的木条动手去实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b.比较“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空气中与在纯净的氧气瓶中现象的不同,回答为什么?

2)师生交流,得出初步结论:

a.氧气的化学性质——o2能支持燃烧。

b.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活动三深层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生分组实验,深化理解。

学生分组实验,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与理解,老师给学生建立“实验明白卡”。

卡1:学生实验一在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自上而下缓慢插入瓶底留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二一小块木炭放入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自上而下缓慢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三用坩埚钳夹取已盘成螺旋状且下端系一根火柴的铁丝,自上而下缓慢插入瓶底留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卡2:①观察硫、木炭、铁丝的颜色、形状、状态;

②观察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异同点,体会氧气浓度的不同,剧烈程度也不一样;

③观察燃烧后的产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卡3:学生交流,将实验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描述并记录下来,总结归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填写下表:

2)完善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

a.氧气的化学性质——o2能支持燃烧。许多物质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说明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b.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活动四比较分析,得出概念。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的文字表达式,从中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

①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

反应条件。反应现象。

2)交流展示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之一。

①特点:“多”生“一”

反应物:至少两种。

生成物:有且只有一种。

②字母表达式:a+b —→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氧化反应在剧烈氧化:如燃烧——发光、放热等。

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缓慢氧化:不易被察觉。

用**展示生活中有关“缓慢氧化”的实例:动植物的呼吸、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食物腐烂、铁生锈等,用氧气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实验**和化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氧气的化学性质,明白实验在化学理论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建立“学生实验的明白卡”这样方向明确的指导,使学生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既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科学观察的态度,又减缓了学生知识认识的坡度,同时也树立了学生对化学知识勇于探索的信心。

3、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请同学们谈谈:

我学到了什么?

我体验到了什么?

我掌握了哪些化学学习的方法?

学生互相交流本节的收获,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本节知识的构建和升华。

4、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波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2)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b 液态氧是无色液体

c 氧气易溶于水d 在正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a 铁丝 b 木炭 c 红磷 d 硫。

5)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闻气体气味

c 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 倒入澄清石灰水。

6)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 潜水 b 急救 c 灭火 d 气焊。

7)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 b 食物腐烂 c 酒和醋的酿造 d 燃烧

8)下列反应是化合反应的有 ;氧化反应的有

a. 硫+氧气—→ 二氧化硫。

b.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c. 蜡烛+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习题设计涉及到氧气的性质及用途、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的识别,综合考察知识的落实情况,做到“堂堂清”、“讲练结合”。

四.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实验**渗透到化学教学中,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考虑到学生初接触实验,安排教学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勇于实践的能力,逐步让学生知道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明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实验。

九年级化学氧气听课笔记 22

听课笔记。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讲 李小记老师。课题2 氧气。引课。1.从生活入手,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用途。a.供给人类及动物和需氧生物呼吸消耗,潜水供氧物。b.支持燃烧,为人的生活提供热量,航天飞机助燃剂。2.工业中的运用。a.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氧化需要氧化的物质。b.工业原料之一,重要的化工...

语文九年级上苏教版第22课《绿》教案汇总

2 熟悉作者 课件 二 讲授新课。1 熟悉课文。1 录音范读。听读时用波浪线画出你最喜爱的语句 2 学生集体朗读其中的某一段。2 赏析语言。1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对短文语言的鉴赏,发言交流 举例分析,可以用一两句话表达 2 总结 明确。提问1 请问你从文中读出了朱自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是如何抒...

九年级氧气教案

氧气。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 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像本节课中要介绍的氧气这种物质,学生虽然在小学自然课中已经认识它,但了解并不全面,不会从化学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