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了解三大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方法,认识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和装置及步骤。
2、认识二氧化碳和氧气这两种氧化性气体的相关性质。
3、认识和利用一氧化碳和氢气、碳这三种还原性物质的性质。
学习重难点:氧气和二氧化碳、碳和一氧化碳及氢气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及简单应用。
活动1:回顾知识。
三大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原理和装置、操作方法、验満(验纯)、检验:
氧气:二氧化碳:
氢气:活动2:寻找联系。
活动:3:应用知识。
1、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反应装置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的气体。
(1)本实验中反应物的状态为——反应条件为———
2)请你画出本实验的气体发生装置。此实验的气体发生装置与什么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3)甲烷气体是否难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大。利用此性质应用什么方法来收集甲烷。
2、硫化氢是没有颜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剧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2h2s+3o2===2h2o+2so2
实验室里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
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可用。
2)收集应用。
3)为了防止多余的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中。
反馈练习】1、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
co2+3h2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d.属于分解反应。
2、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3、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 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4、h2、co、co2和hcl中的某几种气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2中能够点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
a.hcl和co b.hcl、h2和co2 c.ch4和h2 d.co和co2
5、已知:木炭和氧化铜高温时也可以反应产生铜和一氧化碳。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都可以用来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小刚同学选用甲装置来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在甲装置w形管中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黑色粉末变红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气球鼓起d、 实验结束时,红色固体变黑
2、用图中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 开始加热时,直接集中加热以缩短反应时间 b、 加网罩的作用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c、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 d、 实验结束后,立即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在表面皿上进行观察。
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
察到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集气瓶 (2)2kmno4 k2mno4 + mno2 + o2↑ b
(3)d 燃着的木条熄灭 co2 + h2o =h2co3
4、 对于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考虑加入的试剂,还要考虑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你认为试管a中的物质除木炭与氧化铜外,还处在。
1)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猜测:试管a中,出c、cuo外,还可能有物质用化学式,下同)参与反应。
除木炭可以还原氧化铜外,经反应生成的也可以。
还原氧化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排除环境对该反应的影响,你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
2)请你推测,进入试管b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可能有。
要想使进入试管b中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应采取什么措施?
空气(1)o2 co co + cuo cu + co2 抽成真空(或充入氮气等保护气体)
2)氧气(或空气、氮气、一氧化碳) 将澄清石灰水换成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或将试管换成大烧杯、广口瓶,增加澄清石灰水的量)
5、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
1)2h2o2 2h2o + o2↑ 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c中液面下降 d中有液体进入,有气泡产生。
3)co2 + h2o =h2co3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发生反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一碳单质。练习 1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火星四射,发出蓝色火焰。b 中国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 金刚石 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相同。d 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复习学案。一 知识整合 1 碳的单质。1 金刚石 c 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 c 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2 无定形碳 主要有 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 木炭具有可用于脱色,除去异味。2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 北宋著名画家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第六单元复习》
1.掌握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co co2的性质 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2.能独自操作及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法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有关 实验。1.氧气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比较 结合下图填表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c o22co c o2co2或c 2cuo2cu co2 2co o2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