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8-12 01:06:28 阅读 9716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学习对话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体会唐雎那种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捍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

学习唐雎的外交艺术;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预习【教学方法】自主阅读、点拨讨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大家都学过“完璧归赵”的故事,谁愿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生讲)

讲得很好,赵王为了揭穿秦昭王的险恶用心,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换回十五座城池,结果,蔺相如凭着他的机智勇敢,慨然正义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而传颂至今。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例成功的外交事例——唐雎不辱使命,领略一下唐雎过人的胆识与机敏。

二、整体感知:1、简介相关背景。

2、简介《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3、扫清字词障碍,通读全文。(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学生个别读——分角色读,注意人物对话语气。)

4、疏通文意第一段:

1)、学生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口头翻译全文,并提出疑难问题。积累文言词语:

使人谓安陵君易安陵虽然,受地于先王因使唐雎使于秦...2)、学生质疑,师生互答(3)、念读参考译文。(4)、朗读本段。

第二段——第四段的理解,方法同前,只是要注意提出重点的文言词语(也可让学生来完成)。重点的文言词语如下:

第二段:而君以五十里之地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逆寡人与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第三段:

怫然仓鹰击于殿上...

第四段: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徒以有先生也...三、理解研讨:

1、文中唐雎与秦王斗智斗勇的过程,作者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请大家找出人物的对白,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学生自主完成,之后讨论。明确:(学生总结)

唐雎:坚决果断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能言善辩立场坚定。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盛气凌人前倨后恭色厉内荏安陵君:柔中带刚。

2、你最欣赏哪个人的哪些方面,请分别举例说明。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要注意突出唐雎那种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捍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

3、分角色朗读。(只读对话部分)角色:秦王唐雎安陵君。

教师要注意调动当角色的积极性,要求他们注意揣摩人物的心里,语气,要尽量“说”出他们的性格来。

四、揣摩研讨:

本文除了用对话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外,文中还体现出哪些艺术特色?学生讨论后明确:(1)、鲜明的对比手法。a、秦王的前倨后恭的态度对比:

使人易地——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b、唐雎的先柔后刚的态度对比:

临危授命——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c、秦王与安陵君的性格对比:略。

2)、叙事选材,详略得当。略。

3)、完美的衬托手法。

用安陵君衬托唐雎。安陵君是文中的次要人物,但又必不可少。如没有安陵君的支持与信任,唐雎虽浑身是胆也无用武之地。两种人物的两各性格,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五、拓展**:

1、你学了本文后,一定被唐雎的过人的胆识和睿智地论辩所折服。你认为,我们要像他那样能言善辩,需要从哪些方面准备,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生自由发言。

2、你还能举出像唐雎那样的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捍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的外交家吗?

3、请大家借助资料,说说战国时期的“士”是一个怎样特殊的社会阶层?讨论明确:

第一类:学士,如孟子、孔子。

第二类:策士,如苏秦、张仪、冯谖、毛遂、唐雎第三类:方士、术士第四类:食客。

六、演练运用:1、写作。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正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相信这些人物也曾照亮过你的心灵。请你就其中最喜欢人物,结合本文的思想精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和启示。观点要鲜明,论据要确凿,逻辑要严密。

2、学习唐雎的论辩技巧,让学生自由组合方阵,展开辩论:“语文学习离不了实践活动”与“语文学习不需要实践活动”。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可以在课后的其他时间进行。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二 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三 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教学重点 重要词句,文意理解。教学设想。唐雎不辱使命 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 战国策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 核舟记 等来说,这...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学情分析 初三上学期进入了议 训练阶段。但学生的论辩思维明显滞后于教学要求,不少学生在议 阅读和读后感写作上存有障碍。唐雎不辱使命 是篇论辩性极强的外交辞令,他的机智与雄辩的言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的好材料。听 听出对手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说 口头表达时要击中对手要害,直陈利弊,战胜对...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文教学采用三读法 即一读读顺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再读读懂课文能够基本达到自己译讲,理顺文章大意 三读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能读出文章意味,读出文章的感情!本文七百字左右属于较短小的文言文,难懂难译的字句不是太多,因此应大胆放手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在学法上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