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10唐雎不辱使命

发布 2022-08-17 08:41:28 阅读 3830

10*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揣摩通过在矛盾冲突和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用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联系生活**唐雎这种不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

揣摩通过在矛盾冲突和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准确理解外交辞令中隐藏的“潜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有一个人偏不这样,他就是战国时安陵国的使者唐雎。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面对威武四方的秦王,是如何做到“人在屋檐下,偏偏不低头”的。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剪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2.知识链接。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载录了战国。

时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件,重点记录了众多谋臣策士的策论。

3.文体知识。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化的传记,等等。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作史料看待。

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称为“历史性传记”;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4.检查预习(1)重难字。

唐雎(jū).免冠徒跣(xiǎn).韩傀(guī).缟素(gǎo).寡人谕(yù).2)通假字。

故不错(cuò)意也(“错”同“措”,安放)②仓(cānɡ)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3)古今异义词。

古义:只,仅仅。例:

岂直五百里哉?.直今义:不弯曲。

祲降于天。古义:吉祥。

例:休.休今义:常用作休息。。

古义:屈服。例:

秦王色挠.挠今义:轻轻地抓。古义:

道歉。例:长跪而谢之。

.谢今义:感谢或凋落。

怫然(fú).

以头抢地(qiāng).休祲(jìn).色挠(náo).

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例:虽然。

虽然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以有先生也。古义:只,仅仅。例:徒.徒今义:徒弟,学生。

安陵。古义:交换。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易今义:容易。

4)一词多义。

跣裸露,动词亦免冠徒.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徒.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怒动词未发愤怒,名词怀怒.

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秦王使.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动词.同“欤”,疑问语气助词轻寡人与.与与臣而将四矣加上,动词.虽然,受地于先王这样,代词.然怒……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秦王怫然.

5)词类活用。

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②请广于君(形容词作动词,扩充).③轻寡人与(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天下缟素(名词作动词,穿丧服)..6)文言虚词。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以以君为长者介词,把.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刺王僚也助词,用于主谓之夫专诸之.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7)文言句式①判断句。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的国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②省略句。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句首省略主语“吾”。)倒装句。

a.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先王受地”。)b.请广于君。(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君请广”。)三、疏通文意1.重点词语解释。

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使:派遣,派出。谓……曰:

对……说。欲:想。

以:用。守:

守护。易:交换。

直:只,仅仅。怫然:

愤怒的样子。

布衣:指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徒:光着。抢:撞。

庸夫:平庸无能的人。士: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若:如果。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屈服。谕:同“喻”,明白,懂得。

者:原因。2.重点句子翻译(1)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五百里的土地呢?(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四、合作**。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___文题的意思是___

答案示例:粉碎秦王妄图吞并安陵君土地的企图唐雎完成了自己出使的任务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示例: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答案示例: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4.秦王一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答案示例:秦王一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二)精读课文,内容**。

1.秦王说“灭韩亡魏”“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逆寡人”“轻寡人与”,表现了秦王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表现了秦王的骄横。他言辞奸诈,实际是恃强凌弱,不可一世,完全的强盗逻辑,根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委婉中露出胁迫之意。

2.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是什么反应?这体现了唐雎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凛然不惧,针锋相对,并以“士之怒”的例子以自比。这体现了他不畏**的英雄气概和完成使命的责任感。

3.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

的故事?答案示例: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4.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示例: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表现唐雎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原因是秦王怕出现“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的局面。从侧面衬托了唐雎有勇有谋、胆识过人、忠心爱国的优秀品质。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1)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答案示例:(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2)我将要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四)熟读课文,主旨**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示例: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文章也揭露了秦王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本文是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的?

答案示例:秦王嬴政在“灭韩亡魏”之后,雄视天下。“安陵君其许寡人”,这种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现了他的强横无礼,又表现了他对安陵君的轻蔑。

当唐雎出使来秦,秦王便增加了胁迫威逼的气势:“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脸渐露狰狞: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面对秦王的盛气淫威,唐雎则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胁,而唐雎则针锋相对,以“布衣之怒”奋起抗争。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阅读下面的短文,分别概括唐雎和郑同的性格特点,说说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

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

‘王之行能如许由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然。’臣曰: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答案示例:性格特点:唐雎有勇有谋、不畏**、敢于献身、正气凛然;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劝谏方式:唐雎针锋相对,直言相谏;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五、课堂小结。

本文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

唐雎不发展:沉着应对机智勇敢地。

辱使命高潮:针锋相对完成任务。

结局:长跪而谢。

开端:临危出使。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二 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三 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教学重点 重要词句,文意理解。教学设想。唐雎不辱使命 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 战国策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 核舟记 等来说,这...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学情分析 初三上学期进入了议 训练阶段。但学生的论辩思维明显滞后于教学要求,不少学生在议 阅读和读后感写作上存有障碍。唐雎不辱使命 是篇论辩性极强的外交辞令,他的机智与雄辩的言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的好材料。听 听出对手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说 口头表达时要击中对手要害,直陈利弊,战胜对...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文教学采用三读法 即一读读顺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再读读懂课文能够基本达到自己译讲,理顺文章大意 三读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能读出文章意味,读出文章的感情!本文七百字左右属于较短小的文言文,难懂难译的字句不是太多,因此应大胆放手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在学法上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