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唐雎不辱使命》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同学们以空前的热情全员参与了这节语课,下课后我沾沾自喜地品味着今天“成功”的原因:一、改变了以往小组竞赛的方式,而变成了一对一的个人较量,是一些原本依靠心理较重的同学也不敢怠慢。二、竞赛中落败的同学要被罚做演员,出演这个课本剧。
三、同学们厌烦了以往教读古时采用的教师指明—学生识记—课后复习的老套子。
我的满足感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下午的巩固考试的成绩把我的愉悦心情打得支离破碎,面对着同学们糟糕的分数,我想不通,这样一节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的课,怎么竟是如此结果。问题究竟出在**,我百思不得其解,马上找了班里的几个同学座谈,把心中的困惑与他们交流,虽然他们也没有什么好的解释,但是他们的话还是给了我启示。其中一位同学说:
“竞赛时只顾着担心被同学点名,别的同学竞赛时说了什么完全不知道”。另一位同学说:“课挺有意思,同学们积极性高着呢,可是好象老师没什么事了”。
我终于如梦初醒,明白了个中原因。
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的新学习框架。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也要为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储备好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有效教学。而我在授课中,只顾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确是成为课堂的主体了,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却丧失了,失去了主导的课堂,虽然热闹活泼,但却如灿烂的烟花,表面的浮华背后没有丝毫沉淀。
失去了主导的学生们像一群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知识的天空里无秩序、无目的的乱飞,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这节曾让我短暂拥有愉快和满足的语课就这样以另外一种形式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它不仅让我明白了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道理,同时,也为我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的奥秘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示例。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二 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三 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教学重点 重要词句,文意理解。教学设想。唐雎不辱使命 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 战国策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 核舟记 等来说,这...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学情分析 初三上学期进入了议 训练阶段。但学生的论辩思维明显滞后于教学要求,不少学生在议 阅读和读后感写作上存有障碍。唐雎不辱使命 是篇论辩性极强的外交辞令,他的机智与雄辩的言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的好材料。听 听出对手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说 口头表达时要击中对手要害,直陈利弊,战胜对...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文教学采用三读法 即一读读顺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再读读懂课文能够基本达到自己译讲,理顺文章大意 三读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能读出文章意味,读出文章的感情!本文七百字左右属于较短小的文言文,难懂难译的字句不是太多,因此应大胆放手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在学法上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