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复习要点

发布 2022-08-17 08:45:28 阅读 8665

一、中心思想:

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二、文章的结构: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三、课文内容理解(不含课堂笔记):

、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如何理解句中加红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

、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

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何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

6、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7、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1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

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13、“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14、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为国家敢于献身的人。

1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请用原文回答“休祲”所指的内容。

彗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

1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17.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18、揣摩句子,说说它的潜台词。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潜台词: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时后果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潜台词: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四、开放性试题: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的步伐。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3、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4、读过本文后,相信你一定会为唐雎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机智所折服,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虽然不会遇到类似的事,但唐雎的独立人格和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努力学习,自力、自强,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目标 一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二 掌握重要词句,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三 学习唐雎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教学重点 重要词句,文意理解。教学设想。唐雎不辱使命 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 战国策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 核舟记 等来说,这...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学情分析 初三上学期进入了议 训练阶段。但学生的论辩思维明显滞后于教学要求,不少学生在议 阅读和读后感写作上存有障碍。唐雎不辱使命 是篇论辩性极强的外交辞令,他的机智与雄辩的言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的好材料。听 听出对手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说 口头表达时要击中对手要害,直陈利弊,战胜对...

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

教学设计。文教学采用三读法 即一读读顺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再读读懂课文能够基本达到自己译讲,理顺文章大意 三读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能读出文章意味,读出文章的感情!本文七百字左右属于较短小的文言文,难懂难译的字句不是太多,因此应大胆放手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在学法上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