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19春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8-12 01:02:28 阅读 968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将学习一些托物言志和阐释哲理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思考,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藕与莼菜》通过写与小村水土相连的藕与莼菜,表达了浓浓的乡思。

家》以船、港湾、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更浩瀚的海洋》通过对几种人生态度的否定,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本单元“口语交际”要求“推荐一篇散文”,即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散文挑一篇出来,推荐给大家。

写作”要求写“我对生活的感悟”,希望学生记录下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提高整体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赏析,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以及借助具体事物表现抽象道理的写作方法。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文章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2.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难点。学习借助具体事物表现抽象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措施。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随文入情,进入作者描绘的情景和氛围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章的内涵。本单元都是散文,因此要注意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

同时,还要学习借助具体事物表现抽象道理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课时安排。白杨礼赞》2课时。

藕与莼菜》2课时。

家》1课时。

更浩瀚的海洋》1课时。

口语交际推荐一篇散文1课时。

写作我对生活的感悟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积累优美的语句。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明确本文的抒情线索及由景到树、由树到人的写作思路。

2.品味语句蕴含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领略白杨树的风采。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2.背景资料。

白杨礼赞》写于2023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2023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同年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知识链接。

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达效果: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大毡子(zhān) 开垦(kěn)

锤炼(chuí) 倦怠(dài)

潜滋暗长(qián) 旁逸斜出(yì)

泛出(fàn) 婆娑(suō)

晕圈(yùn) 倔强(jiàng)

虬枝(qiú) 秀颀(qí)

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

2)词语释义。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文中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力争上游:努力奋斗,争取先进。

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伟岸: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

三、合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反复强调白杨树“不平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文章的线索,说明了“礼赞”的原因。

2.白杨树的“不平凡”各表现在哪几方面?各突出什么美?写这些美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示例: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生长环境不平凡——景色美;外部形态不平凡——形象美;内在气质不平凡——精神美。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

3.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的?

答案示例:文章开篇点出白杨树“不平凡”后,不写白杨树怎样“不平凡”,而是调转笔锋,先写扑入视野的高原风貌,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出一副生机勃勃的高原风景图:初看,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细瞧,近处麦浪翻滚,远处连峰起伏。

作者写出了自己置身画面中的感受:“雄壮”“伟大”,但又有些“单调”。这为正式描写白杨树做了环境铺垫和气氛渲染。

第3自然段,作者用“刹那间”“猛抬眼”把视线引向“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但又不立即说出这种树的名字,反而说起了自己看到它时的“惊奇”。直到第4自然段,作者才点出“那就是白杨树”,并用一个转折复句对白杨树作了热情赞颂,深感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4.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礼赞指怀着敬意地赞扬。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低得多。本文的独到之处,是作者采用了象征手法,使文章有了更深的意义。

5.在文中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答案示例:第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自然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自然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6.仔细阅读全文,尝试着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点明主旨,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4):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第三部分):

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揭示其内在气质,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团结紧密、不屈不挠的精神。第四部分):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和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四、课堂小结。

作者在文中赞扬了西北地区“极普通”的白杨树。它高大笔直,傲然耸立在无边无际的黄土高原上。它努力生长,不屈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就像坚强不屈的北方军民,顽强地在这片土地上同反动势力做斗争,为解放全中国而不懈努力。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课前复习

本文题为“白杨礼赞”,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结合原文中的语句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不是。第7自然段: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 理解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两个 难 的含义以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2 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 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3 情感...

2023年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9《开国大典》习题

每课一练。二 语言实践。三 1 给下列粗体字注音。勾勒 阑珊 褡裢 神聊 海吹金碧辉煌 龙盘虎踞 奄奄 一息。四 2 蒙太奇即镜头的组接,它通过不同镜头的组接来表达影片所要传达的感觉 印象 思想 感情等内容。请你用电影手段 蒙太奇 的观点品析一下 天净沙 秋思 的艺术特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春》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一课前准备。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 春天 的喜爱之情。提示 可以朗读有关 春 的美文片断 诗,也可展示自己找到的 或是自己画的画,还可以唱有关 春 的歌曲,跳表现 春 的美好的舞蹈。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学习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抒情性课文 能够运用比喻 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