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说课稿

发布 2022-08-06 08:45:28 阅读 6245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

东沟中学李俊文。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它讲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气时代”)。这次革命在继承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此,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同时也为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

课标解读。本课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标准为:①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②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③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及其成就,汽车及飞机的发明和使用。②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过程,创设情境,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 ①通过学习电力的应用,认识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是人类社会的进步。②学习“发明大王”爱迪生的事迹,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

3、重点、难点。

重点: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依据: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变化,它促成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面貌。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汽车和飞机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的发明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领域,加强了各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往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依据:由于教材仅从少数事例入手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提供的素材十分有限,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说学情:

本次授课对象是初三的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较强。课堂上教师应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其积极性,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工业革命,学生应该并不陌生,前边我们已经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其成果直到今天仍在被人类享用,属于身边的事情,更可以消除学生的历史距离。

那本课的任务通过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去理解其对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三、教法和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师生合作的“读、讲、议、练”四段教学方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讨论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精心选择练习就是为了巩固知识,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可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教学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在导入部分,****《东方卫视》一段有关电的新闻。该新闻内容是2024年春南方大雪灾郴州全城停电给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不便。(**内容是课本和实际相结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提问:

看完这段新闻,大家得到的最强烈的信息是什么?(老师提的问题切合本课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导入新课。

二)在进行新课内容时,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的整合,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1、自主学习,梳理课文精炼要点。

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这个目标,就是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和发电机的发明;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应用等基本事实。)

2、创设情景,**交流(此处设计体现了本课的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电灯、汽车的发明和应用)

创设情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清**为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曾派一些人去欧美留学。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名留学生,在美国参加了一个科技展览会,问题1、请你找出其中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科技成果?

问题2、回国的时候你带了三样科技产品:发电机、电灯、汽车。请你向慈禧太后推销这些重要的科技成果(名称、发明时间、发明家、所属国家,并说明该成果对生活的影响)。

(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通过介绍发电机、电灯泡、汽车等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电、汽车等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浪费电力的问题”“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

”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先举了一个**的例子,自己先作为推销员向慈禧太后推销**。然后,随机地把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介绍一种产品。老师就扮演慈禧太后,学生就扮演留学生,向太后推销自己的产品。

(这个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师生参与和合作的要求。)

3、小组合作**:**比较两次科技革命。(**设计既能起到小结的作用,又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比较相同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巩固延伸。

1、通过做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2、畅说欲言:两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有何感想?(开放式教学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总结:从石器时代到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在未来,科技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便捷。

也希望同学们努力探索,为科技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说预期效果:

这课书的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可以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我们至今仍然使用。这些学生都比较好理解。虽然上好这课书很容易,但容易上成传统的满堂灌的课。

如果在教学中采取如下方法,可以很好避免这一点。

1、在课堂教学中,从我们周围熟悉的人和事谈起,更加亲切,引人入胜。在本课的导入中引用新闻**,真实自然,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引导讨论,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创设现实情境,往往能激发情绪,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参与讨论。如设计“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什么方法照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3、在历史教学中,要联系现实,组织讨论,拓展**。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是热门话题,引入这些话题组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这样设计“汽车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等问题,想一想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合理发展,同时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

4、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比较联系。本课主要讲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在总结时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作比较,可以加深理解认识,防止混淆。

5、要善于拓展延伸。学习两次工业革命以后,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

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20课 香菱学诗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习重点 赏析精彩的描写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学习难点 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操。课时安排 一课时。1.题目解读。香菱学诗 节选自 红楼梦 第四十八回。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材分析。香菱学诗 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从明清时期最有代表的白话 里节选出来的。编者按照成书时间将其依次排列,并且把我国古典 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 的节选 香菱学诗 作为压轴篇目,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从 水浒传 到 红楼梦 我国的古典 经历了从单一的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0课

有的人 教学设计。镇康外经贸希望小学周苏承。教材分析。有的人 是一篇诗歌,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 纪念鲁迅有感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的开头将构成诗意高潮的警句呈现给读者,可谓奇峰突起。接下来诗歌用比喻阐明哲理,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