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发布 2022-08-05 08:00:28 阅读 4201

第课时。

一、《我爱这土地》

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理解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诗歌品味、熟读成诵。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教具学具:录音、投影仪。

学习过程:一、导入:了解预习情况:

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写作背景等。

二、 根据学过的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来共同学***这首诗歌“读、品、诵、谈”

三、 进入学习的第一层次“读”:自读,听读、自读。

四、 学生通过自读讲、归纳朗读要求或注意方面。

声音(响亮、激昂);感情(投入;沉稳、雄浑);节奏(鲜明停顿安排重音突出);语速(适当变化有起伏)

1 学生自读。

2 **朗诵录音,出示投影片:关注节奏、重音;熟悉全诗。

3、请学生根据自己归纳的几点要求自己试读全诗(放声朗读):

自由地放声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请某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请同学点评;

五、 进入学习的第二层次“品”:意境美、**美、语言美。

解释意象:包含诗人强烈感情的物思考讨论。

1 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到底象征比喻着什么?

2 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并说即使是“嘶哑的喉咙”也要歌唱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如何理解最后两句?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暴风雨”:象征比喻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国土的践踏、蹂躏;“汹涌”的河流:象征比喻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象征比喻革命斗争声势浩大、从不间断;“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比喻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的生活;点出体会意境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即使是“嘶哑的喉咙”也要歌唱;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

怎样朗读能让人体会**美?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把握内在的感情和外在的节奏。

六、进入学习的第三层次“诵”:指明要求,学生练习:

朗诵指导后,学生上台朗诵并点评;

七、进入学习的第四层次“谈”:

学生上台漫谈,可谈感受,品特色或发疑问。

八、布置作业,迁移练习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诗歌,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读、品、诵、谈”的方法进行**型学习欣赏。

第课时。乡愁》学习设计。

学习目的: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4、初步掌握读诗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作者作品简介导入。

二)诵读:

1、试读、范读。①节奏;②重音;③感情。2、教读、学读。

教师范读第一节,指导学生在诗中标记节奏、重音。然后学生学读。 3、练读、点读。

4、赏读。欣赏著名主持人陈铎的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品读。

1、简析课文,教师示例。

2、学生发言,教师评点。 (从赏析的角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

3、教师小结,归纳整理。 (学生听记,形成一个“板块式积累”)

1)从整体结构上,a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b美在一唱三叹的**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上,c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d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

e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从词句运用上,f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g美在叠词的运用上。 h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上,i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 j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k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四)解读。

诗歌的语言言简而意丰,这首《乡愁》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简明而生动的画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

1、分组交流,互评互荐。

2、各组诵读,教师评价。

3、师生合作,诗文共赏。

集体读一节诗,教师读第一节诗的解读文字,其余三节解读文字由学生朗读。配乐:二胡演奏曲《江河水》)

生(读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师(读文):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集体(读诗):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总结:《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让我们再次背诵这一首诗,读出我们的理解,读出我们的感悟,读出我们的爱国心声!

五)联读。(可以放在第二课时)

1、《乡愁》在体裁风格上的“模仿”(承继和借鉴)。

虞美人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讨论:《乡愁》相对这首古词,有哪样一些“模仿点”?

2、请你背出几句古诗词中写“乡愁”的诗句。

3、欣赏并学唱《乡愁四韵》。有兴趣的同学可比较两诗的写作风格异同。

4、学习《乡愁》的写法,以《童年》为题创作一首小诗。

第课时。二、我用残损的手掌。

学习目的:、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2、即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3、把握诗歌的节奏、旋律。

学习过程:一、解题:

看到这首诗的标题,你第一感觉是什么?

这个标题运用了诗歌的基本元素“意象”——残损的手掌”来传递作者的情感,整首诗又是围绕“我”用残损的手掌触摸祖国的地图触摸祖国的河山展开的。

二、朗读,感受诗歌。

朗读这首诗歌,诗人抒发的是否就是大家所谈到的痛苦、悲伤等感情?

活动:自由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再请个别同学读,交流感受。至少朗读两遍。

前面一部分与标题中“残损的手掌”一致,祖国是支离破碎的;到“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诗人的情绪开始不再低沉,变得明朗、积极。)

三、整理意象,品味诗歌。

1.诗人写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说说这首诗中的景物寄寓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情感。

活动:学生边读边划,可以分小组分别完成前后部分,再在班级交流,互相补充。

四、把握节奏,读懂诗歌。

1.整首诗中前后的景物特征一样吗?试着用曲线画出诗人情绪的走势图。

2.哪些词语、句子朗读起来很上口?(或者:这首诗歌中哪些地方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的感觉?)

3.押韵是格律诗的优势,新诗相对就弱化了这一特点。这首诗在押韵上有什么特色?(这首诗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感。

有时是四行诗句押一个韵,有时是两行押一个韵。这样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诗歌的节奏体现在两个反面:外在的**性,如音节与韵脚、对称与整齐、押韵与平仄等;更主要的是内在的情绪情感的旋律。内在节奏是诗思诗情的秩序,它是诗的精髓所在。

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将概念凸现出来,)

五、还原想象,把握特色。

问题设计:这些景物与作者生活的关系如何?作者的生活既是指作者创作这首诗时候的生活,也可以指作者以前的生活。

活动:听配乐朗诵,静心想像。交流自己的发现。

六、总结发现,归纳读法。

读这样一首诗,哪些东西一定要读出来?

活动:随意交流。

第课时。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习目的:1. 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 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学习重点和难点:

1.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感情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

2.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朦胧诗的写作特点。

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 1、朦胧诗的定义。

2、朦胧诗的特点: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 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二、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2024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2024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

三、讨论、学习作品。

自读第一小节,体会本节诗出现的事物所表达的感情。。

挑选学生朗读诗歌。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并把握作品第一小节的感情及朗读方法。

1. 本节出现的意象: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2. 作者修饰每个意象所用的定语: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

3. 表达的效果: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4. 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象征。①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②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如《白杨礼赞》、《小桔灯》。

5. 感情基调:深沉而悲痛。

6. 朗读注意事项:⑴语速:

舒缓;音调:低沉;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

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

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⑷态度要放开,感情要投入。

挑选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并由学生评价效果如何,学生听取意见后再朗读一遍。看效果如何,再提问第二个学生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第一小节。

学生自己按照这个方法理解朗读其余三个小节。

四、挑选学生朗读全篇。教师总结,示范朗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九年级下册 阅读部分包含四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第一单元学习中外诗歌,主要学习自由体诗。与以前各套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大大加重了自由体诗的比例。全套教材共有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17课23首,占全套教材课文比例的1 10。再加上古典诗词的篇目,这套教材对诗歌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学习这个单元要注重诵...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家。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2 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3 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二 教学安排 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放 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

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苏教版 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苏教版九年级下知识拓展与延伸 备课资料 九 下 第一单元教学与设计单元分析与提示单元概述。戏剧,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它是运用文学 美术 舞蹈 等艺术要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我们读到的剧本是戏剧的文学部分,是一剧之 本 戏剧文学具有其它文学体裁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