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 第七单元复习学案

发布 2022-08-03 10:32:28 阅读 9743

复习学案。

例1】小明用图a所示装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

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2)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3)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4)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例2】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把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如图a可以看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溶化成小球,甚至会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如图b)同样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但是不发生燃烧。

1)在a实验中钠和氢气。

燃烧是因为 ;

2)在b实验中钠与水反应,但却不燃烧,这是因为。

练习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烧得更旺。

练习2】202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310号油库存汽油罐正在罐油,旁边一拖拉机行驶而过,随着一声巨响,瞬间油罐****,后经及时抢救,火于20小时后基本扑灭,可消防队水龙头仍对油罐喷水6小时,10月24号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上空大气监测其污染指标未超过国家标准,试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10号油罐**的原因 ;

2)灭火后为什么还对油罐喷水 。

例3】点燃下列各组混合气体:①ch4、co ②h2、co ③棉尘、空气 ④ch4、o2 ⑤煤气、空气 ⑥co、co2,可能发生**的是( )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④⑤

例4】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氧气不足 b、火柴下面达不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高 d、空气不足。

练习3】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ll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练习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只要有足够的温度,所有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

b、硫粉放在氧气中即燃烧产生二氧化硫( )

c、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最终一定引起自燃( )

d、**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e、用水灭火的原因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f、有些缓慢氧化是有害的,有些缓慢氧化是有益的( )

练习5】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一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同学为**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2.16g该物质,使其充分燃烧,测知只生成2.

16**,5.28g二氧化碳。试通过计算填空:

1)该物质中含氢元素 g,含碳元素 g。

2)该物质中填“含有”或“不含有”)氧元素;若含有氧元素,其质量为 g(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例5】硝酸铵样品中含杂质10%(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求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单元复习学案

育英学校中学部导学案。执笔 马桂芝。学科 化学教师 化学备课组第周第节总课时 第七单元复习学案。复习目标 1 复习本单元基本知识点,达到能独立完成学案的水平。2 利用基础知识解决针对本单元的问题。3 提高水平,能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重点 能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难点 能...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

九年级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建议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在课程标准之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主题中,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 能源 材料 健康和环境。本单元则主要集中于能源,同时涉及与能源有关的环境。一 复习目标。一 知识和技能。1.巩固对燃烧的条件的认识,以灭火原理为指导对灭火措施进行解释。了解一些与燃烧 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新版

九年级化学学案 班级姓名审核。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3 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