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第6单元课题1教学反思

发布 2022-08-02 09:55:28 阅读 1454

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反思。

作者:洪接年(花都区花东镇大塘中学) 审稿:江耀村朱少祥。

第一课时)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过程中,以问题引入新课,又以问题做总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来解决一个个知识要点。在引入新课以问题“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他们的差异会这么大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以及牵动学生揭开疑团的欲望。

又如:在**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的时,让学生表演小品,用镶嵌有金刚石的玻璃刀切割玻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答案,效果很好。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了多**辅助手段,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如充分利用教材后面的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教学**录象,并且对**资源分三方面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处理,**中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三者的结构、性质、用途;在展示金刚石、石墨结构模型时使用两幅漫画来展示金刚石、石墨结构的差异性,从而学生轻松的知道正因为结构的不同,才导致性质的不同,从而对于解决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教学中要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不竭源泉。如在所使用的**、**等都很与现实生活相接近,在讲解活性炭的吸附性时通过“齐齐哈尔芥子气中毒事件”,引导学生,如果当时每个人都能戴上防毒面具,危险性就小多了,不至于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也说明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在讲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知识时,同时提出:如果水被红墨水污染了,如何进行水的净化?并且通过对比实验才**木炭和活性炭吸附能力,这样知识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效果非常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第二课时)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多结合实例。例如,将单质碳的稳定性时,我借鉴两个事例(一是千年女尸不腐烂二是古代字画至今不褪色),分析它们保存至今的原因?

由此引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继而提出:如果温度升高,碳的活动性将如何?

又通过活动**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本课强化了化学的功能,突出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又通过用(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煤取暖,说明碳具有可燃性,同时要防止煤气中毒,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采用**式教学,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成功。这个实验既是个难点也是重点,实验成功与否决定了碳单质的还原性能否从直观形象的角度引出碳的还原性。我通过这个实验很自然地引出单质碳在高温条件具有还原性,可以作为(冶金等工业)还原剂。

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良好,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从而课堂效果好,效率高,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化学九年级第6单元课题1教学反思

课题1金刚石 石墨和c60教学反思。作者 彭瑛 广东华侨中学 审稿 江耀村朱少祥。本课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 实物素材,为学生认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创设大量直观的感官认识情境,使学生能较好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活性炭的吸附性的 实验,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

化学九年级第6单元课题2教学反思

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反思。作者 陈贤芳 花都区实验中学 审稿 江耀村朱少祥。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方法应由 灌输式 逐渐转变为 启发 式 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由 接受式 转变为 自主式 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 问题的解决和讨论交流等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计划 第8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计划 第8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知道铁 铝 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 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