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练习

发布 2022-07-28 19:04:28 阅读 3929

b.液氧是无色液体。

c.通常状况下,氧气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了白色的固体。

9. 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氧气的是。

a.新鲜空气 b.二氧化碳 c.自然界里的水 d.液态氧。

10.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是。

a.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具有灭火作用。

b.空气中含有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c.空气中含氧气的量少。

d.空气中的氧气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第二课时。1. 自然界中氧气的**。

2. 工业上氧气的获得:原料原理 ;方法名称。

3. 实验室中氧气的制法:

1)原料(药品或。

2)原理(文字表达式。

或。3)反应装置。

对装置的分析:在实验室中制取一种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

4)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 )

加热kmno4制o2时试管口应放置蓬松的棉花团;(作用 )加热kmno4制o2停止实验后,应先后。

否则。5)与该实验有关的概念:

催化剂: 。

4.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上一团棉花塞紧试管后将它固定在铁夹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cd. ③

5. 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 氧气的工业制法c. 有颜色的变化d. 某固体受热后全变为气体。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木炭b. 加热高锰酸钾后剩余的固体物质c. 3%的双氧水d. 四氧化三铁。

7.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a.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8. 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把三瓶气体:空气、氧气、氮气鉴别出来。简述实验的步骤、现象与结论。

第二章第二节亚洲练习

第二章世界地理。亚洲 非洲模块练习。一 单项选择题 1 读右图 世界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太平洋面积大于七大洲面积的总和 太平洋面积约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半 印度洋与大西洋面积的和比陆地总面积小 地球上大约是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 地球上大约是七分陆地和三分海洋 a b c d 下图...

化学必修4第二章第二节

本讲内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 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重点 难点 浓度 压强 温度等外界的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 化学平衡 1 概念 2 特征 1 动。2 等。3 定。4 变。5 逆。3.化学平衡的标志。1.本质标志。2.等价标志 1 体系中各组分的...

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主备人许丽华审核人王守丽上课时间编号。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 夏气温分布特点。2.从图上了解我国的五个温度带。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和温度带的分布。教学难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1.由天气预报导入,教师提供一幅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