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

发布 2022-07-15 08:45:28 阅读 3734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2.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并推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的成因。

自学过程。一、概论。

导读】读课文p16前2段,**完成。

1.概念:指土地。

2.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及一些地区。

3. 产生原因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

4.表现类型;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化,石质化,次生盐渍化。

5.全球现状。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导读】阅读教材p16-17 **完成。

1.我国西北地区范围。

导读】读图2.1 从中找出西北的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 ,昆一阿一古长城一线 ;行政区范围:新、 、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气候范围区年降水 mm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2.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贺兰山以东是辽阔坦荡的高原,以西是与相间分布,如“三山夹两盆”中的山指盆地有盆地。

2)气候是西北最显著特征。

a.本区降水少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山岭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b.降水分布规律及原因:自东向西随距海里程增加而降水原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3)该区自然景观从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草原。

原因是体现了。

从的地域分布规律。

4)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东部降水在200mm以上,牧草可生长,农业生产以为主。西部以下,形成大片沙漠戈壁,在山地形成畜牧业,在山麓靠山地降水和形成绿洲农牧业。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 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2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地表植被受损,加剧荒漠化进程。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 荒漠化人为因素的区域差异。

强化训练】基础知识。

1.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2.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2)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天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谷飞禽,岩体被淘蚀得薄如蛋壳。

据材料回答1~2题。

3.造成这种“蜂巢”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4.这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稀疏b.水源缺乏c.地形崎岖d.土壤贫瘠。

2009·福建三明模拟)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完成1~3题。

5.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6.为深入研究沙尘暴发生机制,我国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和必经之地,建立了一系列沙尘暴观测研究站,这些站点大多位于。

a.西北和华北 b.华北和东北 c.华北和华东 d.华北和中南。

7.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草。

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8-10题。

8. 荒漠化的实质是(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9.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10.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 (

干旱 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③过度放牧 ④气候异常。

abcd.①④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10~12题。

10.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寒潮酸雨b.酸雨水土流失。

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寒潮。

11.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和四川危害程度较低的原因分别是。

a.纬度位置森林覆盖率高b.纬度位置地形。

c.降水量地形d.纬度位置土壤。

12.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二。综合题。

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

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答案 2.(1)b (2)c 3. c a7. b8-9cbd10. c11 b12 b

答案 (1)西北干旱与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化学必修4第二章第二节

本讲内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 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重点 难点 浓度 压强 温度等外界的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一 化学平衡 1 概念 2 特征 1 动。2 等。3 定。4 变。5 逆。3.化学平衡的标志。1.本质标志。2.等价标志 1 体系中各组分的...

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八年级地理导学案主备人许丽华审核人王守丽上课时间编号。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冬 夏气温分布特点。2.从图上了解我国的五个温度带。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和温度带的分布。教学难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1.由天气预报导入,教师提供一幅南北...

选三第二章第二节学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 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1 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2 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3 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4 其它 二 价层互斥理论。1.内容 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 包括之间由于存在排斥力,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以使彼此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