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结束了,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本次考试具体分析如下。一试题情况。
本次考试的语文试卷严格依据《2023年河北省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突出语文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强化教学导向功能。试卷共120分,其中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古诗词赏析6分,文言文阅读12分,议**阅读13分,记叙文阅读15分,作文50分。试题的设计思路本着以下几个原则:
一)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中考查了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部首检字法、标点符号的使用、病句的修改等多项语文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记叙文阅读第20小题考查了两个易拼错的音,第23题句子的表达效果考查了学生运用修辞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注重了知识的复习、联系及拓展。
第一部分古诗文的默写和第二部分(一)古诗的赏析重点考查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第二部分(二)文言文的阅读《国有三不祥》完全出自课外,第11题虚词“而”的用法和从课外选材都是基于现在中考“课内学习是为了课外运用”的导向,其中第12题对加点词的解释和第13题翻译句子共涉及以前所学九篇文言文语句的考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强课内外、新旧知识的联系,又为以后的复习确立了思路。(三)注重了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本次所选议**阅读和记叙文阅读也都源于课外,考查点都是历届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的考查重点。立足于综合考查考生细读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质疑的能力,注重文本的深度阅读。如议**阅读中的对中心论点的提炼、重点句的作用、判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其中也增加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如第17题请分析下面材料能作为选文事实论据的理由。
记叙文的阅读考查了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人物描写的作用,旨在让学生从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就注重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注重品味语言。(四)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涉及口语交际的第7题“对小组交流时很少发表意见的小帅同学提。
建议”,第19题拟写一条倡导节俭的公益广告语,两个现代文阅读内容上的选材都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关,都是当代中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和人生体验。试题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既有话可说,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本次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欣赏》,这一命题既考虑了文体选择的的多样性,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在成文的过程中,也教会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人、景、事。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失分原因(一)汉字书写不规范。
古诗文默写题错一字即全空不得分,而许多学生皆由于书写潦草、错字较多而丢分。写作部分也因为严重的错字和勾抹现象影响了整体的作文分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基本要求”远远没有落实到位,许多课堂上语文教师对学生发错音、写错字的现象不及时加以纠正,造成汉字书写错别字较多、书写不规范的现状。
因此,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是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根基。
二)学生对课内文言文字词的积累不够。
文言文学习的三个重要环节是积累、诵读和领悟。许多学生就是由于课内积累不够,所以不能理解课外文言文的内容,致使答题时因不能正确理解文意出现失误。
三)审题不清,对文本理解不深刻,文体意识不清。
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答题时张冠李戴;学生不能深入阅读材料,造成答题不全面;学生对不同文体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对了内容却将概念答错。如议**阅读第18题关于论证方法的解答有些学生却将说明方答入题中。
四)作答时,条件考虑不周全,答题不规范。
记叙文阅读第23题考察的是句子的表达效果,许多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规范性的答题训练,虽然理解了文意句意,但因为不会按点答题,按分答以致失分。
五)知识掌握不扎实,不会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第24题说说“我”在文章中的作用,类似的训练在平时课堂联系中肯定做的很多,但位置变了,学生便不会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抄作文题目材料或抄阅读试题的阅读文段,也有背文套作的情况。
作文是表达真情实感的,这类文章背离了作文要求,因此得分很低。2.记叙平铺直叙,过于繁琐。不会运用细节、景物、人物外貌等描写。
方式,泛泛而谈,缺少细节。
3.议**中心论点不鲜明,或堆砌素材少分析,材料与观点不吻合,看问题片面绝对,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4.对生活缺少发现,素材较为陈旧。
5.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积淀较少,文章缺乏深度,没有文采。
6、审题不严密,未紧扣题目的关键词展开内容。思路不清,东拼西揍。7、没有在写文章前将题目补充完整。作文存在“离题偏题”现象。
8、字数不够,勾抹现象,尤其是题目和开头,不能正确使用标点,如段首出现标点,省略号、破折号占一格的位置。
三与上次考试成绩的对比及思考。
2023年八年级语文升级考试语文成绩项目人数(2027)百分比优秀(≥96)1417%及格(≥72)130965%平均分73.64分。
2023年九年级期中测验语文成绩项目人数(1958)百分比优秀(≥96)633%及格(≥72)122062%平均分74.41分。
九年级期中测验语文优秀、接近优秀学生人数。
分数人数。100分20
优秀6396—99分4393—95.5分90
接近优秀198
90—92.5分108
通过**可以看出,本次考试总人数较上次考试少69人,优秀率和及格率也都有所下降,平均分略有提升,而本次考试接近优秀的学生为198人,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另外,本次考试最高分105分,最低分3分。因此,加强优秀生的培养,端正弱势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优秀率、
及格率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反思出现以上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本次试题较八年级升级考试增加了考查范围及难度。
二)九年级学生新接触议**,对这一文体的答题思路掌握不熟练。(三)大部分九年级教师忙于讲授新课,以备有更充足的总复习时间。
致使本次考试没有充分复习。
四)在推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部分教师盲。
目追求课堂形式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夯实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五)阅读和写作教学依然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弱项。四采取措施。
一)九年级教师需保持敬业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和详尽的复习安排。
态度决定一切,所以九年级教师一定要本着敬业的态度,熟悉近四年中考题及2023年学科说明(已挂在研训中心**上),对九年级的授课及复习要有详尽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防止学生做无用的、重复的、机械的练习。教学中要强调语言、语文常识及古诗文的积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加强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加强优等生的培养。
1、明确培优对象。2、找出其失分点,因材施教。3充分发挥其优势,带动其他学困生。
三)帮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困生不是不会学而是不想学,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督促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习惯是最好的、最自觉的、最能动的学习,所以,培养学困生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分析应变能力、辨别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建构一个符合学生自身的,科学的语文学习系统。(1)理清知识线索;(2)明确学习要求;(3)掌握基本方法;(五)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对学生三年的初中学。
习如何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应有一个科学的周密的、有序的计划。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文章阅读,掌握系统的文体知识和。
阅读的方法。
3.强化对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概括能力的训练。
4.要让学生了解文章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知识,如;联想想像、对。
比反衬、烘托渲染、象征、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5.赏析句子、品味语言等是阅读试题中较难的题目,要教会学生从。
修辞手法、语言效果、刻画形象、表达作者或人物情感等角度去赏析。
6.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典型题目答题方法、答题格式。(六)关于作文教学的建议:
1、熟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真抓实干,对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清楚的了解。3、有人曾把考场作文形象的称之为“戴着镣铐的舞蹈”,所以在。
明确文体的基础上,进行作文技巧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4、复印试卷作文纸,进行模仿练习。
5、面批面改,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让每个学生都有3至5篇属于自己的优秀习作。
6、全面复习四种形式的作文,不存侥幸心理。
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期中试卷分析。九三班 九年级期中测试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与时俱进,适应当今改革的要求,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试卷作一个全面 具体的分析。一 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对两次测试对比,发现 上升的项目有 平均分 数 及格率 80 90分的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下降的项目有 优秀数 优秀率...
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王俊。一 试卷概况。本次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150分,150分钟完成。本次试卷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二 命题简析 失分原因及对策 第一板块 积累与运...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 总体分析。本次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命题基本以海南近几年中考题型为主要模式,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结合本地人文知识,适度增加了开放性试题的比例,难度适中,结构合理,基本做到了客观 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第一部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