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 2022-07-24 22:21:28 阅读 519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修改稿(后附修改说明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合作**,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借助翻译条件,转化问题,进一步总结发现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借助翻译条件建立段数与棵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 知识铺垫。

出示:1题:60厘米的彩带,每20厘米分一段。

师:请同学们看这里,这是一根全长60米的彩带,每20厘米分一段。

师:你能求出什么?

师:怎样列式?

师:为什么用60÷20?

师:谁再起来说一遍。

师:老师手中的这根泡沫条是20厘米,相当于彩带一段的长度。我们用画一画、数一数,看看60里面包含几个20。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画一画、数一数。

师:真不错,接着看。

出示:2题:80厘米的绳子,每20厘米分一段。

师:这是一根80厘米的绳子,每20厘米分一段。

师:你能求出什么?

师:怎样列式?

师:为什么用80÷20?谁来说?

师:谁再起来说一说?

师:说得多好,我就喜欢这样的学生。

师:会说了吗?同桌两个互相说一遍。

师: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画一画、数一数,看看80里面包含几个20。

师:再出题,你会自己说了吗?

出示:3题:100米的绳子,每10米分一段。

师:你能求出什么?

师:全班一起说一遍。

生:全班说。

师:再来一个问题,全班一块说,能不能做到整齐划一?

出示:4题:1000米的绳子,每100米分一段。

师:你能求出什么?

二、过渡“翻译条件”

师:真棒!不愧是的孩子。佩服佩服。不知下面的这道题你还会这样轻松吗?

出示15米。

3米。5题:在全长15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3米种一棵。

师:你能求出什么?

生:棵树、段数(不知道能求出什么)

师:好,看看能不能求出棵树?(板书棵树),我们一起来分析条件。

师:在全长15米长的小路的一边种树,这里的15和前面的是不是表示的都是全长?

师:同意吗? (同意)

师:“每隔3米种一棵”是什么意思?

师: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小路变成一段一段的了,是谁把小路分成一段一段的了?

师:小路成一段一段的了。每几米分一段?

师:好,谁能把“每隔3米种一棵”改变一种说法?

生:在全长15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3米分一段。(课件加括号变说话)

师:谁再来说一遍?

生:师:我们一块说一遍。

师:通过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什么?

生:我能求出段数。

师:怎样列式?

师:看小路是不是被分成了5段?

课件展示:师:好,坐端正,听好,听仔细。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本领。

把条件中的“每隔3米种一棵树”改成我们见过的“每3米分一段”。这叫“翻译条件”(板书)

师:大声说一遍,这叫什么?(翻译条件)加下划线。

师: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题,你会翻译条件了吗?

生:师:这么有底气,敢不敢挑战下一题?

师:就得有这种霸气。好,请看下一题。

三、 发现规律。

首先解决两端都种的情况。

出示例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种了几棵?

师:你会翻译“每隔5米种一棵”吗?(红线标注条件)

师:真棒,真会!

你能求出什么?

生:师:怎样列式? (20÷5=4段) (板书)

师:但这里求的是棵树啊?怎样通过段数求出棵树呢?发挥小组的力量,想不想试着种种树?

师:想,要坐端正,先听要求:(课件展示操作要求)

我们把20米长的小路缩小100倍变成20厘米;(举起模具)

直尺、彩笔用来分段。

每5米分一段,在模具上是几厘米分一段?(5厘米,展示分段)

把牙签当做树。

种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种的?

听清楚了吗?(清楚了)

开始吧。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看到大家都种完了。谁愿意上台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种的?

其他同学请把学具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身体坐正,看这里,我们仔细听他说,这是一种尊重。

生展示:生:两端都种,先种一棵,隔5米种第二棵,再隔5米种第三棵,再隔5米种第4棵,再隔5米种第5棵,一共种了5棵。

师:说的多好。几段几棵? (4段5课)

谢谢。请回!看大屏幕。

师课件展示:

两端都种,先种一棵,隔5米种第2棵,再隔5米种第3棵,再隔5米种第4棵,再隔5米种第5棵,一共种了5棵。 4段5棵。

再加上5米,几段几棵树? (5段6棵) 课件展示。

再加上5米,几段几棵树? (6段7棵) 课件展示。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7段几棵树?

自己接着往下说:

8段9棵树。

9段10棵树。

10段11棵树。

停 100段呢?(101棵树) 1000段呢?(1001棵树)n段呢?(n+1棵树)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端都种,棵树比段数多1.

师: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段数比棵树少1)

再解决只种一段的情况。

如果在路的一端有障碍物,课件展示:

师:开头还种不种? (不种了) 为什么?(有障碍物)

谁给这种情况起个名字?

生:只种一端。(板书)

师:迅速调整自己的学具,你去了几根?

生:1根。师:去的哪的?

生:开头的或是结尾的。

仔细观察,只种一端,是几段几棵?(4段4棵)

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师:开头不种,隔5米种一棵,再隔5米种第2棵,再隔5米种第3棵,再隔5米种第4棵,一共种了4棵。4段4棵树。

师:再加上5米,是几段几棵树?(5段5棵) 课件展示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7段几棵树? (7棵)

9段呢? (9棵)

10段呢? (10棵)

100段呢? (100棵)

1000段呢? (1000棵)

n段呢n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只种一端,棵树=段数。(贴板书)

师:看老师这里,也是一个4段4棵的模具,我把它首尾相接,变成什么形状了?

生:圆形。师:段数和棵树变化了吗?几段几棵?

师:你们真的很聪明。

解决两端都不种的情况。

师:还有的时候,路的两端都有障碍物,两端就都不用种了。

课件展示:这种情况,谁给他起个名字?

生:两端都不种。(贴板书)

师:迅速调整自己的学具。

你去了几根?

生:1根。师:举起模具,给大家说说,你去的是哪的1根?

生:开头的,或是结尾的。(让学生举起模具指着说一说)

仔细观察,成几段几棵了? (4段3棵)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如果5段,几棵树?(4棵树)

7段几棵树? (6棵树)

9段几棵树? (8棵树)

10段几棵树? (9棵树)

100段呢? (99棵)

1000段呢999棵)

n段呢n-1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端都不种,棵树比段数少1.

师: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段数比棵树多1)

师:请同学们把模具放到桌子的左上角。看大屏幕,他是谁?(刘翔)

师:老师带来他的一段**,想不想看。

师:坐端正,听问题。仔细观察,在110米栏的起点和终点有没有跨栏?

生****)

师:有没有跨栏。刘翔在他的跨栏上了不起。

利用方法解例题。

师:同学们也了不起。我得夸夸你们!

通过翻译条件把未曾见过的新问题变成了以前学过的旧问题,有思想!

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找到了段数与棵树的关系。有方法!

师:现在回过头来,谁说说这道题怎样再求出棵树?

生:两端都种,棵树=段数+1,所以4+1=5(棵)

师:对于他列的算式,有没有问题想问问他?

1 为什么加上1?

两端都种,棵树=段数+1。

2 根据什么列出的算式?

两端都种,棵树=段数+1,所以4+1=5(棵)

师:你会不会通过今天的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看第一题。

四、基础练习。

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谁来翻译条件?

师:能求出什么?

师:怎样列式?

师:再怎样求棵树?

师:对于他讲的谁有问题想问问他?

为什么是加1呢? (两端都种)

师:植树问题,不一定都植树,还可能是插彩旗、安路灯。这样的题你敢不敢挑战?第2题。

2、在笔直的150米跑道一边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只插一端),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师:谁来翻译条件?

师:能求出什么?

师:怎样列式?

师:再怎样求彩旗树?

师:对于他讲的谁有问题想问问他?

为什么不加上1也不减1呢? (只种一端)

3、在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不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师:谁来翻译条件?

师:能求出什么?

师:怎样列式?

师:再怎样求路灯?

师:对于他讲的谁有问题想问问他?

为什么要减1呢? (两端都不安装)

习题小结: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你们很好的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植树问题(板书)。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以后在解决植树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同学们只要记住这一些,相信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做的又对,又快。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应该通过数学学会思维。解决植树问题怎样去思维?我们得三步走?他就是思维程序化(板书程序)。

一是:翻译条件。二是求段数。三是求棵树。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类似植树的问题。如,爬楼、锯木头、敲钟等等,有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

附: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修改说明与反思。

基于对植树问题的前期思考和上课实践,写写自己的一些思考。

“植树问题”,是一个新问题,能不能转成学生熟知的老问题,这个路子是可行的。通过什么?翻译条件!

也就是植树问题中经常说的“每隔几米种一棵”变成“每几米分一段”。求棵数要先求出段数,求段数也就是把握好总长与每份长这两个关系量,这样的问题(包含除)学生已在二三年级学过,并且很熟悉。所以在课前安排复习题,复习由全长和每份长你只能求出段数。

要帮助学生架起这种熟知的问题条件与植树问题中的条件的桥梁,同时也是为引出“翻译条件”做准备。顺水推舟,给一个“在全长15米小路的一边种树,每隔3米种一棵”,你能求出什么?学生大多数会说求出棵树,这里面不排除有的学生见过这种题,是求得棵数;再者是学生的一种语感作用。

通过“翻译条件”学生明白:告诉你全长和每份长,我能直接求出的是段数,求不出棵数。学生在前面的题中很肯定很明确地告诉了老师“我能求出段数”。

出示例题,通过翻译条件变成老问题,已很明确能求出段数。但遇到麻烦了,要求的是棵数?学生会想到段数与棵数存在关系。

借助直观操作、观察、想象、动脑子,在多个例子的支持下,自己找到“怎样通过段数求出棵树?”。直观操作到想象的好处是,符合学生心理,比起别人说的学生更相信自己亲手做出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观察,手、眼、脑并用,容易形成直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儿童的智慧产生在他的手指尖儿”。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过渡,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数学必定是要走向抽象化。是不是还可以这样认为:

锻炼孩子的思维模式,走向程序化!此时想到:老师们老训斥孩子们不会做题,做题那个慢啊,真费劲。

我觉得是,孩子们没能真正认识题目,明确条件的含义(想到了现在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无论是图画式、还是图画文字结合式,例题一再重复的问: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通过引导或图中的小学生展示思维过程,是在建构孩子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条件到达问题。我体会出帮助孩子学会分析条件,怎样去思维是多么的重要!!!老师根本没教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

做题慢、想半天或许也是没有达到程序化,形成程序化后,孩子们见到题就不会再去挖空心思想为什么这样做,早在大脑中就有了这种自动化的思维。举个简单的例子:问孩子1+1等于几?

没有一个孩子迟疑,张口就来等于2。因为孩子们对这个知识太熟悉了,成为自动化!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测试卷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测试卷。解答题。1.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200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杨树25棵,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2.明明要爷爷出一道趣味题,爷爷给他念了一个顺口溜 湖边春色分外娇,一株杏树一株桃,平湖周围三千米,六米一株都栽到,漫步湖畔美景色,可知桃杏各多少?3.一个...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 学案。三维目标 1 通过观察 操作及交流活动,探索并认识在不封闭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 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 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成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画图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从中发现规律。过程与方法 借助 一一对应 思想理解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悟 化繁为简 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