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发布 2022-07-24 22:19:28 阅读 6979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授课人:毛敏。

授课班级:五年级1408班。

授课时间:9月28日。

教案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及有关练习。

教材、学生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生在二年级时,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对这类现象也有所发现。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文字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术语“间距”“间隔数”;通过学生的自主画图,抽象出规律“间隔数+1=棵数”,而后,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数学术语:间隔数、间距。

2)使学生在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的同时,通过画图,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形成公式。

3)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纸,学生准备直尺和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引发思考。

同学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数学课,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吧!为了美化乡村,环卫工人在沿河马路上植树。你们知道吗?

植树不仅美化环境,其中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2、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问题(1)全长20米的小路,每5米为一段,共有几段?

20÷5=4(段)

引导孩子们说出平均分成4段,求的是段数。

2)问题(2)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孩子们回答20÷5=4(段) 20+1=21(棵)

课件展示学生的植树方法,并在黑板上画出线段,让孩子们个人上台按要求植树。

其实这里的4段就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就是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4个;树的棵数:5棵。

提问:这两个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利用课件介绍概念。

师问:这里的20是什么?(师:我们称为“全长”)

这里的“ 5”是什么?(师:我们也可以称为“间距”)

每两棵树间的这一段叫什么(师指着“间隔”说:这是“间隔”)?

这里有几个“间隔”?(师:我们说“4”是“间隔数”)

二、自主**,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化繁为简,发现规律。

1)理解题意。

师:请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全长100米,每隔5米……)

师:能再解释一下“两端要栽”吗?

生:头和尾各要种一棵。

板书:两端都种 +1

2)自主**。

师: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怎样来验证?能用直观的图示方法来研究吗?

课件显示:每隔5米种一棵,再隔5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米!感觉怎样?

这样一棵一间隔地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师:要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难道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师介绍: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就是:

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栽一栽,看一看。

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师:那么还可以变成多少米,来画图找关系比较方便呢?

生: 25米,30米,35米,40米,100米。

师:像这样数据小的数,还有许多。

师: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了,但可以从简单例子入手,看看间隔数和棵数到底会有什么关系。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同桌两人拿出实验纸,一人摆小棒,一人画线段图,然后交流,看看有几个间隔,能栽几棵树,把得到的数据填入《植树问题**报告单》中。

两人小组摆一摆,画一画,把试验的结果填在表内。

观察表中的间隔数和棵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表中其它的数据里你们还发现了那些规律?

3)展示汇报,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通过用画线段图的办法研究,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都有“间隔数+1=棵树”的规律。

看来,画线段图确实能帮助我们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这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好方法。

师:“间隔数+1=棵树”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让学生思考回答)

看课件,仔细观察:一棵对应一个间隔,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棵后面就有100个间隔,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栽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达到两端都栽的结果。

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师小结: “间隔数+1=棵树”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两端要栽的植树问题当中的。

师问:小路一边,两端都栽,10棵树有多少个间隔?20棵、50棵呢?10个间隔有多少棵树?20个、100个呢?

4)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师:研究到这里,现在你能解决例1这个问题吗?请你列出算式。

生板书:100÷5=20(段) 20+1=21(棵)

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之前你的猜测对了吗?

质疑:看书p117,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在遇到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怎么办?

小结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解决复杂的问题)。

5)完成练一练。

在一条全长3500米的街道一边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订正。

3、还是板出第(2)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同一个题目,老师再画出一条20米的小路,老师又叫学生上台植树,学生上台的时候,老师悄悄地在路的末端放上一座房子,看孩子会怎么种?

种完后,看看有没有按题目要求种树呢?

师说:咦,好奇怪呀!大家都这么认同种4棵,,咱们看看,满足条件吗?

对呀!没错,仍是每隔5米种一棵,那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会出现同一个问题2个答案呀!(生着急回答,一端种,一端不种)。

师再总结:是呀!这次咱们按要求种树,但可以有一端不种(顺势拿走末端的房子),所以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相等。

板书:一端种,一端不种相等。

间隔数:4个;树的棵数:4棵。

4、还是回到这个问题,老师悄悄地在路的开端和末端各放上一座房子,看孩子会怎么种?

板书:两端都不种 —1

间隔数:4个;树的棵数:3棵。

5、总结这3种情况,总结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有间隔的**)

师:这些**中的事物都存在着间隔,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完成拓一拓。

一根木头长10米,每2米锯一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师强调生要认真读题,分清楚锯木头是属于植树问题里面3种情况的哪一种?

四、课堂总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是做在点上呢?出示**,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指头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马路边的路等数就相当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楼梯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相当于间隔数,所以,类似于这种问题你们在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最后还留了一道课后大练笔给大家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植树问题。

2)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 (1)全长20米的小路,每5米为。

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一段,共有几段?

20÷5=4(段)

两端都种 +1

间隔数:4个;树的棵数:5棵。

:一端种,一端不种相等。

间隔数:4个;树的棵数:4棵。

:两端都不种 —1

间隔数:4个;树的棵数:3棵。

毛敏。2024年9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重难点突破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一 建构数学模型,探寻规律。突破建议 本单元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教师教学时,应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 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数学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117 118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操作中,探索并体会段数与物体的个数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注意力 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数学原型进行建构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合作 探索和发现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 探索 植树问题 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及说明

课堂教学案例。植树问题 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3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单元第p106 107。教学目标 1 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间隔的意义。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 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会分析模型寻找共同点。3 能利用所得模型解决生活问题,进一步感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