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师:调查:同学们,你们平时生活中最常用的是什么?(手)
师:平时都用手做什么呢?
师: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掐指可算”,它告诉我们手是可以帮助我们学数学的。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大方方地伸出手,一起动手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二、初步探索。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五个手指人人有,五指之间有几缝,请你仔细数一数”。(四)
师:这个“缝”,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
列举生活中的间隔现象,请一列同学起立,请一排同学起立,感受生活中的间隔现象。
师:还能说说那些事物有间隔吗?
ppt)展示生活中的间隔现象。
由树的间隔引导:说到植树,老师有一项工作要交给你们:ppt
在学校的操场边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植树。
20米。师:同学们,你想怎样去植树呢?引导学生说出间隔。
给出条件:每隔5米植一棵树,你想植几棵树?引导学生先将线段平均分成4段,再自己动手画一画。
收集学生典型作品,黑板展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在20米长的路上植树,我们可以画出来,如果我们在100米,1000米甚至更长的路上植树,你还能这样一棵一棵地画下去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聪明的孩子是能从相同的事物中找出规律的。引导学生寻找规律。
三、探索规律。
1、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类比手指)
2、只栽一端:棵树=间隔数(类比手指)
3、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类比手指)
四、验证规律。
师:请同学们将刚才作业纸中20米长的小路延长至25米,看看我们探索出的规律还成立吗?(分组验证)
五、知识应用。
1、练习一: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都是1千米。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
师:这道题当中没有植树,和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关系吗?
2、练习二: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千米。平均每3千米设置一处饮水服务点(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一共有多少处这样的服务点?
3、练习三: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六、课堂总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到了线段图和我们的手学习了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今后我们还要用我们的手和智慧的大脑学习更多的知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练习一: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都是1千米。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
练习二: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千米。平均每3千米设置一处饮水服务点(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一共有多少处这样的服务点?
练习三: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反思: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
两头植、两头都不植、封闭情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这三种情况。w我选取的是第一课时两端种植,怎样才能让学生即能学会,还要学的轻松呢,我反复研读教材,两端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
模型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我这节课重点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奇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渗透“以小见大”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设计基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紧接着引出例题,**植树问题,同时改小数据,将长度改成20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段数+1,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可引导通过“以小见大”数形结合来找规律加以验证,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
然后以例题展开,让学生动脑、动手反复验证,最终总结出:段数+1=棵数。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认知规律:
通过例题感知间隔,以例题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对象,了解植树问题实质,多角度应用拓展。从而不失时机给学生渗透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将来的后续学习积累更丰富实用的思想经验。
二、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反映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间隔,由于路线不同、植树要求不同,路线被分成的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现时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安装路灯、设立公交车站等等。让学生从中悟出植树问题的模型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生活。
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学生已经自主地寻找到植树中前两种的规律后,我适时的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植树的情况呢?通过学生的举例,让他们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整节课,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表现的很活跃。
三、本节课的不足:
1、把学生对于段数+1应做更多的**,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这个知识点,只会运用,应再多加讨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
2、一堂课上下来,觉得还是对学生扶的很牢,没有完全放开,以至课堂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期待日后调整改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我很尽心尽力,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新的教法的一种大胆的尝试过程,总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参考了很多资料,学习了很多方法,为的是让这节课的遗憾能少一些。我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及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得到深度的渗透。
2024年秋季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植树问题》检测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 填空。每空3分,共36分 1.我的左手有 根手指,个间隔。2.用10根短绳连成一根长绳,一共要打 个结。3.为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局决定为它做一个圆形护栏,如果护栏有10个间隔,那么需要打 根木桩。4.园林工人在一段公路的一侧种树 两端都种 每5m种一棵,一共种了65棵,这段公路长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备课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备课 一 教材内容简析。标准 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教材出示了像邮政编码 门牌号 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备课计划。21 圆明园的毁灭。1.写作背景。清咸丰十年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10月18日,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毁抢掠的罪证,竟放火烧毁了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300多名太监 宫女 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