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小数加法和减法

发布 2022-07-24 09:23:28 阅读 9120

教学反思。本单元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分两段教学,先教学笔算的方法,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口算比较容易的小数加、减法。然后教学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规律在小数加、减法里仍然适用,并进行有关的简便计算。

教材在编写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不以既定的计算法则束缚学生,突出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和理解。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了算法逐步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

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包摄性更大的认知结构。

2.练习数量比较充足,练习形式活泼多样,避免机械、被动、乏味的计算训练。提供学生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验算提高正确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3.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除了解决购买物品时花钱和找钱的问题外,统计主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计算水位高度、测量水的深度等内容,对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本单元的例1、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认知矛盾,因势利导,逐步构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1、例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列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应该把小数点对齐。这道例题的教学安排是,先在小数加法中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问题,再向小数减法迁移。弄清小红一共用去多少钱,这里不是凭“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来评判哪个竖式正确,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分析和体会哪种算法正确。

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数量,2.58元是2元5角8分,3.15元是3元1角5分,2.

58+3.15的竖式应该把表示“元”“角”“分”的数分别对齐着写,才便于相加。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进行分析,2.

58是2个一、5个0.1和8个0.01,3.

15是3个一、1个个0.01,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是一步发展。

在学生认知过程上,从理解方法到独立进行计算,可以内化算法。教学这个问题,只要突出一点,即竖式怎样写。

“试一试”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和或差的小数末尾如果有“0”,应该化简。“试一试”的第一个教学任务是巩固“小数点对齐”这个必须遵循的写竖式的规则,让学生独立计算就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第二个教学任务是化简计算结果。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材中曾经指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现在要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计算的结果。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计算的结果,如果小数末尾的“0”没有去掉,计算是正确的,不能仅以没有把小数化简而判定计算是错误的;

第二,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小数性质,把得数里小数末尾的“0”去掉。去掉的方法是,在竖式上把这些小数末尾的“0”逐个划掉。

集中力量解决计算中的难点问题,因人制宜,允许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方式。 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如果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学生往往发生错误。教材把这种情况视作计算中的难点问题,安排例3加以解决。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例3才开始,在前面已有铺垫。在教学计算法则时,已经出现了两个加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同、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多的情况。

例3的竖式中,依据9.2-4.86写出的竖式,被减数百分位上空着。

这一位上是几减几?由此联想小数的性质,可以在9.2的末尾添上一个“0”。

写出了这个“0”,百分位上怎样算就清楚了。这个“0”是哪来的?这个“0”对计算有什么作用?

这个“0”一般不写出来,只要把它想在脑里。这是对多数学生的导向。至于部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仍允许他们把这个“0”写出来,能防止算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量的计量,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各计量单位相应的具体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比如说每个长度单位的长短,每个质量单位的轻重,无不重视这一点。对于 公顷 同样要感受他的大小,形成 公顷 单位大小的清晰观念。而 公顷 又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必须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场所或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公顷》教学反思

量的计量,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各计量单位相应的具体观念,这是教学的重点。比如说每个长度单位的长短,每个质量单位的轻重,无不重视这一点。对于 公顷 同样要感受他的大小,形成 公顷 单位大小的清晰观念。而 公顷 又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必须借助学生熟悉的具体场所或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实用

核心提示 苏霍姆林斯墓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极深带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如何适应并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 找规律 这节课教学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