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六。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2. 教育机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巧妙地加以解决的能力。
3. 教师角色: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4.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既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5. 教师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6. 行动研究:。
二、简答。1. 教师职业的性质是什么?
答:首先,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作为专门性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
其次,教师的职业使命和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职业使命和职责是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表明教师的职业工作具有较高的道德性,即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合乎目的、导人向善的、具有道德性的活动。
2. 专门性职业具有哪些特征?
答:作为专门性职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必须接受过专门的教育;二是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三是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
3. 为什么说教师职业具有较高的道德性?
答: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合乎目的、导人向善的、具有道德性的活动。这主要源于三方面内容:
其一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其二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有益的影响;其三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4. 教师的职业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答:教师职业劳动所具有的特点是: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集体性,繁重性,专业性。
5.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答:首先,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资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和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人,他们具有一定的个性差异。这表明教师的教育劳动不能像生产物质产品或对待动植物那样,无视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
其次,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或者说教师的劳动目的是复杂的。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生产某种物质产品,而是要培养一种新人。所以,为了促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
教育必须既教书,又育人;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发展智力;既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能承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与自然界作斗争,又要能承受现有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此外,学生的知识、技能、品德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增长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灌输的过程,教师要实现学生的任何一个转变都需要精心、耐心、细心的投入。
再次,教师的劳动情境具有复杂性。从宏观上看,教师的劳动虽以个体劳动为主,但要在学生身上形成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善于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教师之间的各种影响,因为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此,教师必须既要善于调动多方面因素推动学生的发展,也要善于将复杂多样的影响组织到有效的教育过程中,以形成教育合力。
从微观上看,教师每天的工作情景是变动不居的,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案或模式可以套用,尤其是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6.如何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
答:首先,教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因材施教。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个体差异性,这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要创造性。
教育有原则可遵循,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许多原则,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直接套用这些原则,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同样,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照抄照搬别人的或已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教育方法。
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掌握,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恰当地取舍并进行合理地组织,使之成为学生可接受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观念体系,并考虑如何开启学生的智慧,从而巧妙地设计问题和情境。这个过程就如同导演对剧本的再创造一样,是一次创造性劳动和艺术加工过程。
最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7.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长期性?
答: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短期见效的行为,而是一种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特殊劳动过程。
首先,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见效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用来形容教师劳动过程的长期性是非常贴切的。培养一个人,需要教师长期的工作,从幼儿园到中学、大学毕业,需要十多年的教育培养,这期间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做长期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其次,教师的劳动成果见效慢,也就是说教育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学生,这种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不能像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那样立竿见影的短期见效。因此,评定教师的工作成果时,既要考虑学生现实的效果,又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潜在效果和社会效益。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会在学生长期的实践中更趋于完善和成熟。教师为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打下的基础,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他们终身发展的宝贵财富。
8. 如何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繁重性?
答:教师职业劳动的繁重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需要完成的任务的多方面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繁重性。教师担负着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身心品质的任务。一个教师要完成好这多方面的任务就必须付出艰辛的汗水,通过呕心沥血、潜心钻研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2)工作时间的无限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繁性。教师的工作不仅有八小时以内,更有八小时以外的大量时间。家访、备课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常常是在八小时以外进行的。
为了搞好专业工作,他们常常舍去了业余消遣、周日休息和节日的欢乐,这些看不见的劳动是其他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曾有的。
9. 我国学者叶澜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几个阶段?
答: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五个阶段。
10.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
答: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
专业知识的发展:首先是量的拓展,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的复合性的主体知识结构。
专业能力的发展:a.设计教学的能力;b.
表达能力;c.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d.教育教学交往能力;e.
教育教学机智;f.反思能力;g.教育教学研究能力;h.
创新能力。
专业自我(professional self)的形成:具体包括:a.
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b.积极的自我体验;c.正确的职业动机;d.
对职业状况的满意;e.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醒认识;f.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g.
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
11.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答: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教师的职前培养(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教育;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等。
三、辨析(分析你对每种观点的看法)
1. 教师是蜡烛:将教师比作蜡烛是对其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和褒扬。
教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是高尚的,值得敬畏的。人们在说“教师是蜡烛”时所表现出的敬意,是对广大教师终身从教的深情鼓励和安慰。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远大的理想,而教师的理想就是为自己的学生实现理想。
为了学生实现理想,老师可以夜以继日,可以废寝忘食。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教师的一生就是为别人实现理想而奋斗、铺垫的一生。
但是教师又不是蜡烛。蜡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燃烧着自己,最终蜡烛灭了光也灭了。然而,教师的工作不是这样的。
学生的发展变化是教师最大的成果,这种成果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印证,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认可和彰显,教师从中能够品尝到劳动的快乐和为师的价值与尊严,这种精神回报和体验是巨大的。因此,将教师比作蜡烛的一个不妥之处即在于它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2. 教师是园丁:“教师是园丁”这个隐喻反映的是一种农业模式,认为学生像种子或含苞待放的花朵,有自己发展的胚胎和自然生长的可能性,但需要教师来浇水、培土,需要教师长期的精心、细心的看护和培育。
因此,首先园丁论肯定了教师的辛勤工作,肯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学生既然像种子或者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种子或花朵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因此,园丁论预示教师在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生长性,尊重和考虑学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包含了十分丰富而复杂的内涵。
一方面,它道出了教师职业的根本特性和社会地位。教师职业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因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因此教师的职责是育“人”,注重学生的心灵发展,而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和能力。因此,教师从事的是一个非常崇高和重要的事业。
然而,另一方面这个隐喻本身存在诸多不相容的内容。首先,将教师比喻为“工程师”,反映的是一种工业模式。工程师的工作是为某种产品设计蓝图,这个蓝图预示产品有固定、统一的质量标准。
然而,人的灵魂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因此,这个隐喻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它暗示教育可能遵从一种固定的统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第二,工程师论暗示了一种固定、统一的质量标准,由此教育被当成一个大工厂,教师是工厂里的工程师,学生是被批量生产的、规格整齐划一的产品,教师在从事教育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张事先设计好的蓝图。
这个隐喻暗示教育不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且其本身的整齐划一性,各个学校缺乏教育的特色,学校缺乏生机。第三,在工程师的隐喻中,学生像是一块没有生命、任人摆布的材料,可以任工程师按照自己的蓝图塑造成产品。学生没有了主体性,以致于教师变是一个万能的上帝,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设计塑造学生的精神。
因此,这个隐喻虽然某种意义上肯定了教师的积极作用,但却暗含了学生的被动性。
4.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桶水滴注的巨匠:“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强调了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新教学理论的出现,“桶论”的隐喻已经过时了。首先,这个隐喻忽视了教师不断学习的需要。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教师在知识储备上固守原有的“一桶水”显然已经不够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否则原有的知识不但无法发挥作用,还会禁锢自己的思想。
教育学原理作业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及思考。摘要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但却已在中国的教育界上掀起惊骇,到该校参观 听课的人次已达几十万。本文简单介绍了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 教学模式和 10 35 课堂模式,并针对杜郎口的特色模式进行了基本解读,最后提出了作者对杜郎口教学模式的一些观点和建议。关键词 三三六...
教育学原理作业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作业。作业题目 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困境与反思。课程名称 教育学原理。任课教师姓名 张翔。研究生姓名 谭红琴。学号 4201220000498 年级 2012 级。专业 学科教学 生物 学院 部 所 生命科学学院 任课教师评分。年月日。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学校教育评价的困境...
教育学原理作业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作业封面。姓名 畅亚妮 单位 巩义市第三中等专业学校。专业 数学。作业科目 教育学原理作业 作业分数。2009 年 9 月 10 日。简答题 1.如何认识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答 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 遗忘生活世界的教育注定要被生活世界所遗忘。因为教育赖以生存的土壤是生活世界这块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