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发布 2022-07-15 02:25:28 阅读 7779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一) 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商品的使用价值(买一块面包、买一件衣服是为什么?)

1)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概念。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或效用。这种属性是由物品的自然性质决定的,即物的自然属性。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与一般物品区别):

第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如,鞋匠生产鞋是为别人。

第二,商品作为社会使用价值,它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如,你为一件衣服必须到市场买。因而商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使用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

第一,商品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不同商品有不同使用价值,即使同一种商品也具有不同使用价值。

第二,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如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

4)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

1)交换价值的含义。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如,1只羊与2把斧子相交换,2把斧子就是1只羊的交换价值。

2)交换价值,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交换价值是一定的。但会因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变化。

3)商品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大小是由什么决定?

第一,有的认为,交换价值的比例是由商品效用大小决定。第二,有的认为,交换价值的比例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两种观点都是错的。

第一种观点是错的:因为不同的物其使用价值是无法进行比较。例如,一两**、一瓶矿泉水、和一块面包,谁的交换价值大呢?、

第二种观点是错误:在商品供给大于或小于需求的情况下,商品交换价值有所不同,但在商品供给和需求平衡的情况下,商品的交换价值由什么决定?第二种观点也是无法回答。

那么,交换价值是由什么决定?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不同商品间有一个共同物。

这个共同物在质上是相同的,因而在量上才可以比较。这个共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一切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价值。1)价值的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物有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范畴,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2)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而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的实体:一般人类劳动。

4)商品价值的本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5、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这表现为:

1)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

第一,一种物品没有使用价值,就是付出大量劳动,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第二,一种物品有使用价值,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是商品。如:阳光、空气、河里的水。

第三,一种物品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它是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劳动也不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如,农民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的粮食。

第四,一种物品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也是为别人生产的。但不是通过交易形式,就没有价值,也不是商品。

所以,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矛盾的: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从生产者看,要取得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从消费者看,要取得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价值。

二) 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

1、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2、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

1)具体劳动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具有永恒性。

3、抽象劳动。

1)抽象劳动的含义。是指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和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同一种商品劳动两个方面,不是指两种劳动。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第一,二者是统一的,它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第二,二者又是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体现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经济社会特有的。

5、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3)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由商品经济生产两个条件---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而产生。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什么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是指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的劳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在:

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的需要,但劳动的私人性质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致使私人劳动不能或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

1)这个矛盾决定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具体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私人劳动转化社会劳动,必须顺利通过交换。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产生,产生交换,出现了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转化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

2、个别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不同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为个别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不是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3、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两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单个商品生产上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是指生产某种符合社会需要的商品总量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对商品生产者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劳动者的劳动能否得到补偿和盈亏的问题,同时,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的竞争能力和胜败。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的含义。

简单劳动,是指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普通人平均具有的劳动力支出。

2、复杂劳动的含义。

复杂劳动,是指经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力支出。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复杂劳动创造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价值。(同一时间内)

三)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劳动生产率的含义。

劳动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一是以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

2、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1)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

4)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

5)自然条件的优劣。

3、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是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商品价值量)

2)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商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例如: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它就有两重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

使用价值形式是商品的自然形式,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由于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的这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讲价值形式有两种目的:

一是:说明了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怎样通过价值形式表现出来。

二是:说明货币起源和本质。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一)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个别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

1)公式: 1只绵羊=2把石斧。

2)等式的左端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

等式的右端石斧处于“被动”地位,处于等价形式上。(特点:以其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劳动)

3)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已孕育了货币的胚芽。

2、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1)公式2把石斧。

1件上衣。1只绵羊 = 3公斤茶叶。

20公斤小麦。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一 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2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3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4 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大。5 随着科学技术...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的原因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以及商品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最简单 最基本和最一般的范畴 2.资本主义经济是从简单商品经济,即小商品经济发展而来的 3.无论从逻辑的分析,还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理论2 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商品 p37 为交换而生产并且要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领域的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 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要从商品开始?1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商品在资本主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