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发布 2022-07-15 02:33:28 阅读 773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和商品经济开始的原因: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以及商品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最简单、最基本和最一般的范畴;2.

资本主义经济是从简单商品经济,即小商品经济发展而来的;3.无论从逻辑的分析,还是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都要以商品作为出发点。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包括:1.

必须是对人们有用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2.一般是人们付出劳动的产品;3.必须是满足他人和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4.

商品必须是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

商品的特点:1.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人类劳动的产品;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4.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2.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使用价值的特点:1.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都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2.

使用价值本身是商品的自然属性;3.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相同的,而不同质的东西无法在量上进行比较;4.使用价值不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

价值的形成:1.共同的同质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2.

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形成商品的价值;3.价值的实体: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4.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并不意味着一般人类劳动本身就是价值;5.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2.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从根本上决定着交换价值的发展变化;4.价值只能通过交换价值这一现象形态,相对地具体表现出其自身的存在。

价值的特点:1.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2.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1.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1)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2)价值的存在必须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3)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①凡不是用劳动生产出来的使用价值,都没有价值;②只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东西,都没有价值;③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不通过交换的,没有价值;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商品的生产者与使用者,都既不能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的二因素是互相排斥的。

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二因素应当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决定,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中;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有差别的、有矛盾的:(1)差别:抽象劳动高于具体劳动;(2)矛盾:

劳动两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1.劳动两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2.

劳动两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3.劳动两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决定:1.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所决定;2.由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所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简单劳动。

盈利的条件:商品生产者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盈利;反之,他生产商品时所多耗费的劳动就不会被社会所承认,不能通过商品交换而得到补偿。

两种商品相交换的数量比例,取决于:价值量。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1.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2.

少量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可以等于多量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3.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量的比例,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即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内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关联,只要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变化,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就不会发生变化。

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归根到底**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3.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4.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1.2.

3.。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方式:经过商品交换。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1.生产劳动是否属于社会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2.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为社会所需要。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2.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地位,石斧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等价形式具有的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这是等价形式最基本的特点;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作为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1.两者是互相依存和互为条件的;2.两者又是互相对立和互相排斥的。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表明: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和对立,变成了两种商品的外部矛盾和对立。

一般价值形式:本质的飞跃,但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还没有完全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可以因时因地而变化。

金银的自然属性:1.体积小而价值大;2.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腐烂;3.便于保存;4.便于收藏和携带。

金银与货币的关系: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起源和产生:1.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2.是商品交换过程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3.是价值形式和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出现的意义:1.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又进一步加深和发展了;2.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3.货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价值尺度的特点:1.货币是衡量和计算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商品**的特点:1.商品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2.

价值是**的基础,**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两个因素:(1)商品**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2)商品**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4.

商品**的变动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与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的基础或内容;2.**是价值的货币形式;3.**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标准:这种包含一定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叫做**标准;**标准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实在的货币。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1.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2.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3.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决定因素及其公式:1.决定因素:

(1)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2)商品的**水平:成正比;(3)货币的流通速度:

成反比;2.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纸币:1.纸币产生于流通手段职能;2.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3.纸币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通货膨胀:1.纸币发行过多就会贬值,物价就会**,这种现象叫做通货膨胀;2.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不会发生。

货币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从而使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具有了形式上的可能性;2.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形式上的可能性。

贮藏手段:1.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存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2.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一 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2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3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4 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大。5 随着科学技术...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一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一 商品的二因素。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2 商品的使用价值 买一块面包 买一件衣服是为什么?1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概念。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或效用。这种属性是由物品的自然性质决定的,即物的自然属性。2 商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理论2 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商品 p37 为交换而生产并且要通过市场交换进入消费领域的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 为什么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要从商品开始?1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商品在资本主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