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发布 2022-07-15 02:29:28 阅读 3040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商品的价值规律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本章重点: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

3、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货币的本质。

4、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

本章难点:1、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3、等价形式的特点。

4、价值规律的内涵。

第一节商品。

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商品的产生和发展。

1、 什么是商品。

2、 商品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3、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

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

二、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和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三、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四、商品的价值量。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五、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节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产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的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自发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普遍的客观的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现实经济中的“三角债”与货币的哪些职能有关?

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你是怎样理解的?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一般作用?

2、魏杰《市场经济的前沿问题》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这是因为,简单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资本主义生产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社会财富表现为一个惊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包...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 名词解释。商品 商品经济 使用价值 价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商品拜物教 货币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价值尺度 标准 流通手段 商品流通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贮藏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 价值规律 市场机制 供求关系 竞...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一 判断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2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3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4 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大。5 随着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