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牧童》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诗既可以言志,诗也可以传情。
常吟古诗,不仅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
在教学《牧童》这首诗时,我是这样来分析和设计的。
首先,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
牧童》为唐代诗人吕岩所作。诗人通过描写牧童晚归时和休憩时的情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
生动的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多的古诗学习经验,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也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一些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情感还比较难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牧童生活对于在城市里成长的小孩而言距离较远,特别是那种自然放松的生活状态。
学生不太容易能体会到,所以,要通过教师运用感性而直观的语言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其次,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由于《新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理解“弄、蓑衣、卧”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牧童》,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牧童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体会作者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第三,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为基础,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及其重要。
为了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我重点运用“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借助多**课件与**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能走进其间的意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此外,古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读是基础、悟是关键。所以,我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以情促读,最终领会诗意,融入诗境。
第四,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复习导入,说牧童。
上课伊始,我先在黑板上板书“牧童”两个字,让学生展开联想,并进行交流。有学生会联想到一年级时学习的《所见》,也有学生会联想到《清明》一诗中的牧童。在背一背,比一比的活动中复习学过的牧童形象,并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牧童》。
这样的安排,不但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又明确了牧童形象的一般特点,为理解牧童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生活打下基础。
二)由字及句,明诗意。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点词成句的形式将“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按三读的要求(即一读字正腔圆,二读抑扬顿挫,三读诗中意境)朗读了全诗,并基本上做到了“熟读成诵”。所以,我将用说一个词,让学生背一句诗的方法检查他们的朗读情况。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我要点这个词,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中情境。
一品“弄”。感受牧童吹笛嬉戏的的意味和玩风逗弄笛声的情趣。我会让学生就这句诗提出有疑惑的地方,如“笛子怎么会逗弄晚风呢?
”让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理解,引导学生明白是晚风让笛声时断时续,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有,时而无。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弄”字,不仅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还让人感受到了牧童愉快,舒畅的心情。
把牧童一种很悠闲很怡然自得的姿态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二抓“铺”,感受原野的茂盛和广阔。我会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老师为什么要点这个“铺”字。说说“铺”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学生基本上能体会“铺”的一望无际,从而感受到原野的广阔,但较难体会出“铺”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所以,我会先让学生给铺组组词,从铺地毯中引导学生感受原野的平缓舒服之美。并让学生通过边朗读边想象,运用语调的变化和语速地快慢来表现出原野的茂盛和广阔。
三学“卧”,感受牧童悠然自得、自由随意的生活。三四句的诗意比较简单,加上配有课文插图,学生感悟画面不是难点。从“卧”字切入,引导学生思考:
牧童会怎么卧?他什么时候 “卧”?这样,牧童悠然自得、自由随意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在这个环节中,对三个最能体现全诗意境字词的品析,从而自然无痕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而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感悟意境和感情朗读可谓是水**融,相得益彰。
三)以一带三,悟诗情。
诗贵言志”,古诗抒发了诗人许多美好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和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我分别引用了雷震的《村晚》和栖蟾的《牧童》作为扩展阅读的材料,帮助学生架起一条通往古诗情感的桥梁。
在理解“弄笛”的内在含义时,我补充了雷震 《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让学生感受牧童吹笛时的那份随意和放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牧童生活的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我引用了栖蟾的诗句,让学生感受“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的牧童是何等的“无是亦无非”。最后在此基础上读出诗中人,即作者所发出的“何人得似尔”的感慨,理解诗人对安然自乐,自由洒脱的生活的向往。
最后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快,一目了然。由“弄”和“卧”引出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两个词既彰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又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精华。
舟过安仁》舟过安仁》这首诗所写的就是作者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县时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童趣的情景。此诗有作者的所见:水面上,两个孩童驶着一艘很小的渔船,他们放下撑船的竹竿和船桨,坐在船上。
也有作者的感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童趣,短短的16个字却展示了孩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从他们的行为中所透出的只有孩童所具有的奇思妙想。
一、教学目标。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是新课标对五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特点,并结合学情,我设计了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并制定了如下目标:
(1)认识“篙、棹”2个生字,会写“遮”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能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呈现的情境。
3)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其中,“理解诗歌的含义,能够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呈现的情境,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是本课的重难点。
三、 教法与学法。
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大多依赖于家长和老师,因此要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习古诗,首先要多吟诵,再根据诗词与吟诵去理解诗意。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合作交流法和诵读法,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且多次的诵读,从而初步理解诗意。
在教法上,我主要运用对话法和情景创设法。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我会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寓教于乐,通过情景创设,不仅能让学生如亲临般体会诗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教学过程。
1、“对诗”游戏,激趣导入。
新课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导入能够奠定一堂课的基调,使教学过程能够顺利的展开。首先我会进行一个“对诗”的游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本次教授的诗歌的特点,“对诗”的内容我选取高鼎《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诗歌,由我来说一句诗,学生回答下一句。
这一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开始课堂学习,不仅可以使有一定学习压力的五年级学生放松一下,还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游戏的内容都是已学知识,在游戏的同时又起到“温故”的作用。“对诗”结束后我会提问学生:
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2、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介绍诗人和初读诗歌、理解诗意两个部分。在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下册学生都已学过杨万里的诗歌,对于诗人学生已经较为熟悉,因此关于诗人的介绍我先请学生来说一说,不足之处再由我来补充。这一环节的重点主要在于初读诗歌和理解诗意。
读通诗歌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示范朗读以及全班齐读等方式使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对于诗意的理解,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解决,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最终正确理解诗意。
3、品读诗歌,体会童趣。
在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之后,要更加深入的品读诗歌,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这一环节我会借助多**课件,展示课文的**并配上**,营造一份悠闲的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再细细朗读这首诗歌,以读带品。接着我会提问:
看着这样一个情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再追问:你从**感觉到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首诗歌,以读代品。
先以读带品,再以读现品,通过吟诵诗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体会,引导他们感受诗中孩童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所带来的趣味。
4、创设情境,享受童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往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画或者一个场景,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呈现这幅画或这一场景。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进行同桌合作,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在同桌讨论之后,对《舟过安仁》这首诗所呈现的情景进行表演。事先我会给学生一些提示:
可以表演出两个小童之间的对话、他们的动作、表情等等。进**景表演,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孩童时期的语言、行为,感受儿童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板书设计。舟过安仁。悠闲。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及课时备课
第二单元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 教学内容 1.十几减 用数学 1 算理。2 算法。3 意义的强化。2.十几减几 用数学 加减的关系。1 算理。2 算法。3 意义的强化。3.解决问题 给出明确的信息 数据,会提出合理的问题并理解意义正确解答。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冷和热。教学内容 第一课 冷热与温度 第二课 热的传递 第三课 加热和冷却 第四课 吸热和散热 第五课 水加热 冷却后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通过收集数据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2 会用多种方法证明热的传递方向。3 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 跑 的。4 能够通过实际的测量了解沙和水的吸热...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通研。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是围绕 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而展开的。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包括导语 一课识字 四篇课文 一个 语文园地 同时还安排了一篇与本单元主题一致的选读课文 逃学 单元目标 1 认识69个生字 其中语文园地10个 会写46个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