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作业:
1.从改革开放到新课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经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怎样的特点?
答:从改革开放到新课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来的学生学业评价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以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进行观察为主的贴标签式的终结性评价阶段;二是开始将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学科,以学生考试分数为主导的学业评价阶段;三是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阶段;四是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催生下的发展性评价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贴标签式的终结性评价着重体现的是评价的筛选甄别功能。与之相配合的是当时的教材说教意味十足,故事中人物道德形象过于高大,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缺乏现实意义。
在第二阶段,我们逐渐认识到,很多时候,学生的错误行为并不完全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而可能仅仅是因为父母老师引导没到位,学生不懂规范规则而引起的。而且,学生对家人、朋友、家乡、祖国的情感积蓄是必须要有大量感性材料做铺垫的。因此,课本更注重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理,学业评价开始重视相关知识的积累。
但受唯分数论的影响,这个阶段产生了将品德课等同于一般的自然学科课程的倾向,学业评价过于关注学生测试卷上的成绩。
在第三阶段,品德课程的学业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这一次评价的角度、尺度更灵活,多元化的评价理念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对个性更包容,学生们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受到激励。评价主体也不再是仅由教师说了算,学生自我、同伴、家长、社会人员等都可以参与评价。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学业评价的改革也在不断加快,学业评价的改革进程成为了课程改革深入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新一轮改革倡导“立足课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学业评价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学业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也就是说,学业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2.现阶段学生学业评价有哪些新理念?举例说明学业评价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答:现阶段学生学业评价的新理念:学业评价促进公平学业评价关注过程学业评价张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学业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在教学中,上课过程中,学生的作业评语中常用你知道得真多,一定很喜欢看课外书!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老师发现不了的问题,真了不起! 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评价的目的是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针对学生各种层次的发言,给予挖掘、延伸,给学生以启迪和新的联想,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高涨而持久,学生的发言会越来越精彩,会创造出奇异的“火花”。
学生会在评价的舞台上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最终促进其终身发展。
3.如何理解“面向全体,以学生生命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谈谈应树立怎样的评价观?
答:一个真正关爱学生的教师,不会把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他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体,以学生生命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的变化、价值观的形成。
1)树立关注生命成长的评价观。关注生命的教育要远离功利。功利教育也称短视教育。
功利教育让人越来越浮躁,腐蚀了学生的思想,危害了教师,危害了教育,危害了社会,让教育钻进了死胡同。功利教育的表现形式很多,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或者夸大分数作用就是功利教育的一种表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必须教学生怎么做人、怎样运用知识。
因为知识本身不起作用,是要靠人来运用的,通过人来起作用。教师只有淡化教育的功利性,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上,在学业评价中才能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社会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发动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要确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和价值,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在行为上,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工具。教师要培养健全的生命个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才能在评价中体现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3)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才具有多样性、广义性、层次性、相对性、发展性、群体性等特征,是个很广阔的概念。社会需要各种人才,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以良好的品德、高度的责任感作为职业道德的底线。教师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才能凭借学业评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结合你的教学实践简析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业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答: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在强调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既要重视认知发展,更要重视情感的发展。
要明确作业的目的,从根本上讲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业的设计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挖掘潜能,并成为他们成长的履历。教师要本着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结合的教学原则,设计学生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实际的练习作业,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们求真向上,用一双聪慧的眼睛去认识和观察世界,从而理解真善美,以此来规范和健全自己的行为。
5.举例说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业设计的过程。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可以利用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还原社会,将诸多的教育活动融入学生生活的社区和周边环境中。这类作业一般以实践调查等形式出现,让学生接触身边的人,用主人翁的态度、公民的身份,了解生活中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关心热点和焦点,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提升他们的动手动脑和分析判断能力。
这种作业能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同时,也能延展课本知识,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我们应多补充一些课外材料,多设计一些活动等等,以吸引学生,其中尤以实践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最能使学生知行合一。
如以下案例:“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生活中都需要哪些人为我们服务?”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的小手便迅速地举起。
要问才三年级的学生怎么会这么迅速便做出反应,这还得从上节课布置的课外作业说起。我是这样做的:请你在每天放学或双休日期间,留心发现与你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并把它记录下来。
和伙伴或家里人说说:这些事情都需要哪些人为你提供服务?几天后,我看到学生们的调查报告。
他们调查的人有:环卫工人、司机叔叔、交通警察、送奶工、早餐店的老板、文具店的老板、老师、电视台的叔叔阿姨、自来水厂的叔叔阿姨、电力公司的工人、学校里的安保员……学生说道:如果没有送奶工,我就喝不到新鲜又营养的早餐奶;如果没有电视台的叔叔阿姨,我就看不了《喜羊羊和灰太狼》;如果没有司机叔叔,我就不能按时来上学;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很不卫生的环境里……
总之,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应首先把握作业设计依据的原则。要以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科书为依据,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
2. 作业设计要明确反映教科书的观点、重点。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先反复研读教科书,掌握知识分布情况,弄清教科书的内涵和外延。
3. 作业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4. 作业布置要忌多、忌滥、忌难和忌偏。
6.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评价主要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
学业评价关注过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业评价应该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不仅要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更要伴随教学的全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特别重视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在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体验,关注学生获得的发展,而不仅仅重视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关注过程性学业评价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
1 )围绕课程目标,解析评价本质。在价值取向上,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又注意学习的过程,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在评价内容上,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主张对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这种理念由于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而得到落实。
在评价方法上,过程性评价既支持从外部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的测量,同时倡导并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强调内部的、开放的评价过程,将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包含了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在评价主体上,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来共同判断这种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价值。
2 )关注学习情感,实施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全面关注,重视学生发展的成长历程,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做到既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结果,又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而且对行为表现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结合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实际做法,透过教学案例,或许可以看到过程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以及教师的有利影响。
3 )关注个性特长,强调综合评价。新课程目标体现了多元化的要求,因此,在过程评价中也必须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的选用、评价结果的呈现,不仅要反映对学生的普遍要求,而且要反映不同个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发展的不同需求。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发展、团结协作、行为规范、知识增长、技能提高等多方面变化的学习历程,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对具有个性特长或不足的学生应及时给出能充分反映其相关特征的合理评价,就是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2. 恰当应用过程性学业评价的方法。
1 )观察记录。观察就是应用观察记录表,有意识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然后加以整理和分析。对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对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学生突出的。
一、两个方面做出记录,有针对性地解决。
2 )成长记录袋。建立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或检测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正规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
它向学生传递了学习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信息,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一些特别有意义的活动,教师可以进行拍照,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留下成长的足迹。
3 )多主体参与评价。新课程强调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应多方参与,以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同时,过程评价要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初步学会自我调控。
7.**性作业设计应体现哪些理念?为什么说它是回归生活的作业?
答: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应该更多地用无形的**性作业来代替有形的说教。之所以称为无形,是指这种回归生活的作业,可以极其自然地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它不同于过去那种外加的、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要求教师要转变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重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交流与合作的全新的教育观念。
小学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堂评价标准
2013 2014校本研修评估品生 品社 课堂评价标准。课程 10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清晰 具体 可操作 可达成 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和整合,容量科学合理 即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 20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活动中激发调...
远程培训品德与生活作业
一 选择题。1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在课程性质方面的共同点是 bc a 实践性。b 综合性。c 开放性。d 生活性。2.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以下选项中正确的组合是 a a 情感与态度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c 情感与...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标解读
1 了解 品德与生活 课程标准的产生和设计思路。产生的背景及意义。从课程改革改革的背景来看,在世界范围内,自20世纪80 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就是课程的综合化,向儿童的生活回归,与儿童的需要接轨。可以说 学科融合的方向 这一近期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变化之一 已经成为世界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