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发布 2022-06-22 00:26:28 阅读 5241

《认识图形(二)》课标解读。

初稿:方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修改:吴淑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一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直观形象出现,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基于儿童这样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这样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实物或模型在教学中的“奠基”作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归类、拼摆等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一) 让学生经历多种操作活动,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前要准备充足的感知材料。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

2.通过对实物、模型等材料的观察,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描、印、拓、画等方式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直观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

总之,学生操作感知活动越充分,学生从实物模型中“提取”图形表象的通道就越顺畅,对图形的认识就越清晰。

二)让学生经历图形的比较、分类,凸显所学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多角度、多方位描画出的平面图形进行归类。在正方形、圆的**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相同,但都是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总之,“实物→图像→表象→抽象”是学生对平面图形形成正确认识的一般性的运行轨迹,比较、分类更有利于图形本质特征的凸显。

二、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1.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所学的平面图形,在辨认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2.利用立体图形,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体验创作的快乐。

3.通过同样平面图形的拼摆及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在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通过观察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积极思级、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在观察中,学生逐步获得有关平面图形的表象,从面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如让学生观察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生活中常用物品,或是观察多角度、多方位描画出的平面图形。

二)通过渐进式的拼摆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用学过的、同样的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拼摆中既可以感受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又可积累一些感性的活动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让学生体验“七巧板”的拼组活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从认识“七巧板”到学生的自由拼摆,再从学生的自由拼摆引导到学生按一定顺序拼摆,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也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单元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能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不要求学生对所学各种图形的特征进行准确描述。

2014-04-25人教网。

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第1课时)

初稿:俞国辉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

例1上半部分主题图中的3个学生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例1下半部分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第2题,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进行展览,继续使学生经历由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再次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创作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要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是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第3课时)

初稿:俞国辉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直观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利用七巧板这一既然学生感到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材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果说例2是学生自由拼组,例3则是学生有目的地(拼三角形)拼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教材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做一做”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拼长方形,而且要看能拼几个,与例3的要求是相似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第2课时)

初稿:俞国辉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例2是一个拼**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

做一做”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形,使学生进一步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精心设计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认识图形(二)》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初稿:俞国辉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1.进一步直观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突破建议。1)教材提供的是一个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特征和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关系的思路,具体活动时,不应该完全要求学生按书上的拼、摆。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设计操作活动:

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动手拼、摆,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

拼完之后交流一下拼的情况。

2)教学中可以分为以下4步:提问:能不能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分组拼:自选平面图形,并用所选的同样的图形拼出其他平面图形。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新的什么图形,怎么拼的。自由拼:利用平面图形的特征自主拼图。

2.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突破建议。教师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调动学生触觉、视觉等多感官的投入,形成对平面图形的充分感知,为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的抽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不应依赖教师的演示或信息技术的运用,以演示替代学生的实际操作。

学生所接触到的平面图形的实物越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就越深刻,对图形的认识越清晰。

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第3课时)

初稿:俞国辉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直观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利用七巧板这一既然学生感到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材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如果说例2是学生自由拼组,例3则是学生有目的地(拼三角形)拼组,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教材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新年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分享自己的一点经验和做法,与大家共同做好开学前的热身运动。首先,我们来看本学期的时间安排。这个学期共21周,20周周。三 周四非毕业班期末检测 抽测 建议各位老师在18周结...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数学书分为三个领域。课件 即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从领域分布表中可以感受到,是以计算为主。所以本学期我们一年级组两位老师让孩子配备了 数学计算能手 希望通过练习帮助孩子在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上能有所提高。下面我把每个领域里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提出来,跟各位老师共同 首先,在数与代数领...

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一 教学内容。直观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二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 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是通过对长方体 正方体和圆柱的面的观察抽象概括出来的。这样安排好处有三 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能体会面与体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得到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