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
关键词:自主活动原则教师作用语文活动设计学生变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之一是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凸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研究等认识活动。因此,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以活动促发展,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性,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活动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它强调:其一,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二,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其三,教学者要起到支架的作用;其四,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这里的活动是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习者的自主、**为特征,以达成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下面,笔者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谈谈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的几点做法。
一、努力遵循六个原则:
1、 实践性原则: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2、 自主性原则:活动中学习最突出的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因为活动区别于运动,它不是自发的,而是由主体心理成分参与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
3、 生成性原则:活动的本身不是目的。学生要在活动中达成三维目标,因此,活动中学习追求的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知识,生成方法,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
4、 生活性原则: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要贴近生活,体现一种知识的运用。语文是母语的学习,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学习的空间几乎等于生活的外延。
5、 层次性原则: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语文活动的选择和设计要符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具有层次性。
6、 学科性原则:活动理论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学科的特殊性。语文学科中活动的开展,就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师要起到的三个作用: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课改状态下教师自我角色的把握关系到学习方式是否得到真正转变。在学生的活动学习中,教师要起到如下作用,以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1、 组织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就是一种安排。这种组织作用体现在课前,就是教师对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难点,设计安排学习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内容,**活动效果,以及为达到效果所要做的种种努力。组织作用体现在课中主要在于对学生参与活动状况的调控。
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需要及时给与学生必要的激励,鼓舞和唤醒,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组织作用体现在课后,主要是来自教师的一种自我反思。反思课前的设计及课堂上的调控情况。
2、 引领的作用:
引领就是引导和带领。教师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主要在于带领着学生向着课程的三维目标前进。这种引领是一种方向的引领,目标的引领,经过的路是学生自己走的。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主要体现在:
其一,创设真实的学习活动情境。真实性的活动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真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一位三年级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写一种小动物。
没上习作课之前,老师已经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我和动物交朋友”的活动。到了习作课的那天,怎样可以使孩子们非常乐于写一写他们所喜爱的动物朋友呢?老师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和小动物交朋友的事已经传到了校长和许多老师的耳朵里了。他们都想看一看你们的动物朋友,都想了解你们和动物朋友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你们愿意告诉校长和所有的老师吗?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高兴极了,他们怎么会不愿意呢?就这样,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孩子们拿起了笔,快乐地写着他们的动物朋友。
习作之后,老师又一步一步引领孩子们去修改习作,去办动物小报,然后在全校办了一期“我和动物交朋友”的习作及小报展览。一种真实的情境的创设起到的作用常常不局限在一节课上,而会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其二,引领学生选择活动的形式。学习活动的形式有许多。例如:
学生要和同伴交流自己对于一段文字的理解,交流的形式有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 …依据所理解文字的特点,选择哪种形式更为合理,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对于文字优美的写景散文,较好的活动形式是读一读;对于情节性强的叙事文章,可以演一演,也可以讲一讲。
其三,引领学生选择活动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非常注重给与学生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如“选择你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抄写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
对于这样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引领学生学会选择学习活动的内容。什么样的文字值得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句子才是最美的?
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的前提是学生拥有一定的判断价值标准。
其四,引领活动的发展方向。教师要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偏离目标与主题。一位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他让学生采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的方式来学习。
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的有**的价值;有的和课文重点密切;而有的问题不具有**的意义,甚至超出了课文的本身,课堂上不允许学生进行**。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筛选,确定**的主题。最后,这位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了三个题目:
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
再如,一位老师执教《宴子使楚》,理解了课文之后,他组织学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表演得兴趣盎然。教师也被学生的情绪所感染,和学生一样只注意关注表演者,忽略了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没有引导学生依据语言文字去表演,去评价。这节课由于教师没有很好地引领活动的方向,偏离了“语言文字”这一主题,学生学习活动效果不高。
3、 促进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促进作用,就是要能促使学生不断前进,推动学生不断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提供方法,使学生能自己学习。方法的提供,可以直接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提倡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
有了方法的活动才可以是有效果的活动。一位老师和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课,老师组织学生采取扮演导游员为游客介绍的方式学习课文。活动前,教师和学生一起明确了导游该怎样为游客做介绍。
学生掌握了这样几个要领:依据课文设计导游辞,要体现与游客的交际;说导游辞,不是干巴巴的背;要体现桂林山水独特的美。这样学生的扮演导游员的活动效果非常好,学习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内化了语言,同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第二,通过及时反馈,保证活动效果。及时的反馈可以使学生明白怎样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其更为有效。肯定性的评价讲强化学习活动,如“你做得非常好”“你的学习方法一定很有效果”“继续下去,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等等;建议性的评价可以改进活动,如“上下文想一想”“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和同伴讨论一下,听听他们的见解,你会得到什么启示?”等等;否定性的评价可以及时阻止活动的无效进行,如“放弃这种思路,从另外的角度想想看”“这篇文章不适合表演,请你尝试一下用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等等。课堂上的反馈可以是来自于老师,也可以来自于学生自己或学习伙伴。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渐学会为别人,为自己做出恰当的评价。
第三,通过点拨,指导,示范,必要的讲解等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升学习活动的品质。在活动中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但自主不等于自流。自主性再强的课堂也离不开教师精当的主导,以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高品质。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佳作。一位教师组织学生用朗读感悟的方法自主学习。学生读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写日子匆匆而去这段时,总读不好“匆匆”的感觉,这时教师说:
“这一部分我是这样体会的,请听我读一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一下子让学生体会到了时间的匆匆易去,悄悄而逝,体会到了作者的惋惜和无奈。还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一名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时说到:
我觉得死可以使一个人摆脱痛苦和烦恼。教师倾听了学生的发言以后,马上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一发言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及时的出手引领,使学生认识到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社会中,小女孩无力改变社会制度,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死对于她来说比活着幸福。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美好的,虽然也有挫折,但要做生活的强者。死是懦弱的表现。语文是文道统一的充满人文性的课程。
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美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第四,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学习活动的积极开展。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师除了要积极地旁观,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指导下一步的学习活动,还要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进行学习活动,可以相互进行辩论,甚至向老师进行质疑,挑战。
教师在这样的气氛中,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与想法,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三、多样性语文活动的设计。
语文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着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具体有:看、写、读、说、背、讲、辩、画、唱、跳、演、想、操作… …按照活动教学的理论可以将以上活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显性活动,一类是内隐性活动。
设计和选择多样性的语文活动时,要充分遵循前面谈到的六个原则。其中主要的依据是学科特点,具体教学内容特点,学生身心特点等。语文学科主要的学习活动有听、说、读、写、思。
下面着重谈谈这几种活动的设计。
1、 听的活动。
听”是学生语文课堂上重要的活动之一。“学会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素质。不同年级对学生听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总的来说,应当是从认真听,到会听,到善听。
从听进去,到听明白,到听出感悟与理解。从听到交流。
具体来说,听的活动有:听后复述;听后记;听后评;听后做;听后提问;听后交流、讨论;听后补充;听后发表自己的理解、感受等。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很重要,学生讲学生听同样重要。
无论是在班级中的发言,还是在学习小组中的发言,学生、教师都要学会彼此倾听。
2、 说的活动:
说是一种口头的表达。在说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课堂上说的活动具体有:
复述;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补充或纠正同伴的发言;对同伴或自己作出评价;与同伴进行讨论,辩论,争论……平日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自己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意识。凡是有学生说的活动,就要提出说的要求。具体应当是:
说普通话;说正确、连贯、清楚、明白;说的生动;以姿态、神态助说;掌握说的语气,等等。总之,要使学生从愿意说,到学会说,到善于说。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曾尝试着采用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的课堂教学结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益匪浅。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 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 有效...
让学生在亲历中感悟
教学 升的认识 有感。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吴柏梅。升 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容量单位,但大多数学生平时并不关心这些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加上容量单位的认识本身就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因而学生大多是只知其名,不知其意。为了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容量观念,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这节课我一改往...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李少云。摘要 本文以实例来说明信息技术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革,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学习 体验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得以实现。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以网络通信技术和多 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