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2.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生活背景下,对人的活动中的某些条件、活动程序加以控制或改变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6.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7.最近发展区:简言之,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8.人格: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11.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12.认知风格: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即个体在对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3.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14.学习: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5.强化: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称为强化。
16.渐近分化:渐近分化原则是指教材的呈现或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应该遵循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别、按层次渐近分化的原则。
也就是说,先讲述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按包摄性水平有高到低,依次进行讲解。
17.综合贯通:综合贯通原则是指在组织安排教材时,从了从纵的方面遵循由一般到具体的渐近分化原则外,还有意识地从横的方面将新旧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加以组织、整合、协调、,融会贯通。
18.先行组织者: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9.意义学习: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0.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力求成功,避免失败)
2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4.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5.概括说:概括说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26.知识:知识是对信息的表征。
27.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
28.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
29.技能: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30.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又被称为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31.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可称做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3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33.精细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34.元认知:所谓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35.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36.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37.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38.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39.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40.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41.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
42.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简述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因素有哪些?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过程有哪些?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5.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4)学龄期-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止感。
8)成年晚期: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7.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8.性格的差异。
一是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9.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在2024年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分为8种。
1)语言智能。
2)数理逻辑智能。
3)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
5)**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
7)内省智能。
8)自然观察者智能。
环境和教育对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育有着重要作用。
10.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实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1.尝试错误学习基本规律。
1)效果律,即情境与反映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
2)练习律,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组成。使用率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若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则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
3)准备律,准备律可以看做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
12.意义学习条件。
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亦及内部条件: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在学习者的认识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13.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2)学习观。
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自己的理解。
3)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增加新的知识经验。
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1)支架式教学。
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
2)情境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情景教学。
3)**学习。
**学习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4)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正,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15.奥苏伯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