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
2.暗适应: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视觉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适应过程。
38.视适应:视适应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
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经历的大约为1分钟的适应过程。明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与暗适应正好相反。
39.视敏度:视敏度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
11.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12.恒定刺激法:又叫固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来确定阈限。
其具体作法为:(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95%,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
34.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35.平均差误法:其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在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
13.人差方程式:2023年,贝塞尔与另一位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共同观察七颗星时,发现二人反应时的差别是恒定的,以公式表示为:
b-a=1.233(秒)。其中,b是贝塞尔的反应时,a是阿格兰德的反应时。
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14.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辨别力指标d’和判断标准,前者是观察者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后者是观察者反应偏向的度量,常用似然比标准β或报告标准c来进行衡量。
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ab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
16.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
29.信度: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它涉及到实验研究的可验证性。
16.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其经典研究范式是drm范式。勒迪格。
17.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
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而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
启动效应的研究为探索内隐记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证据。
18.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既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排出一个次序。
建立顺序量表比较简单,因为其要求就是让数字的大小能够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19.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
从理论上讲,随机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因为如果总体中的任一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一处理组,那么可以期望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情感、疲劳、注意等)。它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20.观察法:观察法就是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
21.相关法:又叫相关研究法,主要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实验心理学中,任何能够被量化表达的事物都能构成变量。一般情况下,相关研究法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量化指标,用以评估并详细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这个指标就叫做相关系数(r)。
22.实验法: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23.自变量: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就是自变量。
3.因变量: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因变量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下它的变化。因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反应控制、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
4.控制变量:实验中并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才是和因变量有关的,在自变量之外往往存在着额外相关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这部分变量也被简称为额外变量,同时又由于实验者必须想办法控制额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额外变量也常被叫做控制变量。所以,额外变量与控制变量其实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一般来说,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环境噪音、照明情况、被试身体状况等都能成为额外变量的**。
不过对于心理学实验而言,有一部分额外变量是其特有的,那就是**于主试和被试相互作用的额外变量。
25.多变量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或因变量的实验设计。多变量设计包括多自变量和多因变量两种情况。
4.被试内设计(组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
被试内设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26.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的情况。
被试间设计的一个优点为: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被试间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于:
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27.小样本设计: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临床心理学家希望确定某种**的效果却又只有一两个患者,或像心理物理学实验那样极端费时且个体差异几无影响时,心理学家也会采用与之相反的实验模式——小样本设计。
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28. 准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准实验设计能够在严格实验无法进行的时候取得结果。
30.简单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
31.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而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于简单反应时任务,被试必须在反应之前先判断哪个按钮是对当前刺激的正确反应。
32.绝对阈限:通常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操作定义设定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33.相对阈限(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36.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
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37.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40.短时记忆:在瞬间记忆中被注意到的极少量信息会进入到信息加工的第二阶段——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41.长时记忆:要使信息保持更长的时间,必须通过复述,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首要区别在于: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其记忆痕迹最长可以保持一生。其次,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干扰因素也有所不同。
42.内隐学习: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无意识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具有自动性,抗干扰性,抽象性,理解性等特征。
43.元记忆: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个体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44.个体差异: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心理学研究主要关心的是个体在能力方面和人格方面的差异。
四、简答题。
1、实验中主试和被试的相互作用会对实验产生哪些干扰?
在心理学实验中主试和(人类)被试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实验心理学习题
练习题。一 填空。2.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4.被试内设计是须接受自变量的 的处理。8.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和。11.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等。13.变量是指在或可变的事物...
实验心理学习题汇总
1.试用一个实验设计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2.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3.怎么进行实验去获得一条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曲线。4.某学生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进行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他挑选了15个单字。找了15名被试,每个被试都按同样的顺序...
实验心理学习题 学生
一 选择题。1.某研究者考察被试在两种条件下的阅读效果,结果发现两种条件下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分别是98 和99 这表明结果可能存在。a.地板效应 b.天花板效应 c.反应性 d.以上都不是。2.给下面这些测量量表按信息量从少到多排序。a.比率,顺序,名义,等距b.名义,顺序,等距,比率。c.等距,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