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良锋。2023年元月20日。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然后在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经过这几年的磨练,我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有一些心得,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
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
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
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生物教学课堂中。 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的效果恐怕不明显,因为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
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
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
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
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
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
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
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
件。园)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
课。件。园)的灵魂。
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
”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五、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反思。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王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定义只要抓住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学生就能轻松掌握。但是组成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其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需要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现象去理解。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 先自学后合学,边...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段考后段的一个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者对教材内容作了些许的改动,以遵循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特点为原则,培养学生 观察思考 阅读归纳 分析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即强调学生通过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集
页。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本周学习种子的萌发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集第页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反思集 种子的萌发 教学反思本周学习种子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