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及解决办法。
瑞昌市第五中学柯荣昌。
很多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图时,对课本里介绍的如何判别方向总是不能很好掌握。下面我们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试图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 先入为主、概念混淆。
有些同学对书本上介绍的第一种判别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是能够较好理解的(如图1所示),进而对由“东、南、西、北”派生出来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的判定也能够较好地掌握。然而,如果是在有方向标或者是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有些同学把“上”完全等同于“北”,混淆了两者的概念,不能对所谓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灵活运用,导致判断出现错误,是很常见的。
有方向标的地图主要是适应人们的看图习惯或节省纸张等而制作的,虽然它的指北针不一定是正指向上方,但与第一种判别方法的差异不是很大,只要先找到“北”方,再顺时针转90度就是“东”方,然后两者的相反方向分别是“南”和“西”就可以了(如图2所示)。即便是这一点,也有很多同学不易理解,这就是典型的“先入为主,不能灵活应用的例子。教师只要做一个“十”字的教具,平移或者旋转,演示一下就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了。
由于前两者都主要适合于较小实地范围的地图的方向辨别,在实地距离大的地图上,特别是世界地图上,前两种方向判别办法都可能失灵,用经纬网确定方向才是最精确的办法。但这对于有的同学来说,似乎是难上加难。下面我们从另一方面来进行讨论。
二、 没有形成立体空间概念。
很多同学总是把“上、下、左、右”分别等同于“北、南、西、东”,还表现在没有形成空间概念。殊不知,如果就全球而言,或者说就更大范围的宇宙而言,是没有一个任何地方都一致通用的“上下左右”方位的。有的同学曾问我:
老师,为什么地球悬在空中,不会掉下去?我说有太阳的吸引力在;就是没有,也不会掉下去。学生更不解了,问那又是为什么?
我问他在宇宙中哪儿是“上”,哪儿是“下”?他先指着地球仪的北极,后指着南极说:这不是“上”,这不是“下”吗?
我说如果是这样,那去南极的人如果要头朝你说的那个“上”,还不得用头项着地?经过我一解释和演示,他明白了南、北两极的“上”方向正好相反,便明白“上、下”与“南、北”的区别了。这个例子就说明了有的同学没有形成立体空间概念。
从这里教师可以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在宇宙中我们不能用“上、下、左、右”,只能用“南、北、东、西”来表示方位的原因了。如图3中,a、b、c三处箭头都向“上”指,但所指的方向分别是西、北、东三个方向。
三、 没有学会分解方向。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的时候,多数点并不是在同一条经、纬线上的,如图3所示,判断d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物体从b点沿直线向d点运动应走什么方向,再把这个运动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分别在经线和纬线两个方向上分解,看分别走了什么方向,然后把两个方向名称合并,即可得出d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图中所示为东北方向。(注:
分解时应选择劣弧来判定。)
四、 与日常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够。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也会遇到要辨别方向的时候,如果没有指南针在手的话,借助太阳来判别方向是很好的一种方法。由于我国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因此,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太阳总是在偏南方或南方。早晨太阳在东南,中午在正南,傍晚在西南,有了这些基本方向后,就可定出其它方向了。
除了上面介绍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外,我们还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使用其它的一些有帮助的手段来辅助教学,如:教师自制教具,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利用地球仪帮助学生理解立体空间概念;运用形象生动、形声兼备、亲和力强的多**进行教学等,都是很可取的有效办法。
七年级存在的问题
一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的学生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二是有的学生乍一看是在认真听讲,但仔细看发现他们两眼发直,面无表情 三是有的学生在下面做小动作 玩东西或者捅惹别人 与同桌讲话。二 书写不规范。字迹很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学习效率不高。这从学生的作业 上课回答问题 课堂抽测 月考 期中试卷作答上都有所体现。最大的误区就是认思想品德课和小学思想品德课一样,可有可无,考前读读背背就能考高分,平时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再就是认为思想品德...
七年级科学力的存在
第二节力的存在。一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 改变物体改变运动 改变运动 二力的作用是 1.相互作用力作用力 特点2.力的存在必须有两个物体物体。反作用力物体。三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2.弹力 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产生反抗的力。3.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弹簧测力即的原理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