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 空气导学案

发布 2022-03-26 23:59:28 阅读 3220

空气导学案2

九年级化学教案。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空气的组成。

阅读课本第26—27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拉瓦锡实验的原理:(1)汞+氧气氧化汞(2)氧化汞汞+氧气实验现象分析:

实验(1)中的现象是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的粉末。容器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消耗掉的是氧气;容器里剩余的约4/5体积气体是氮气。

实验(2)中的现象是红色的粉末变成了银白色的液态汞。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b.装置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装置内加水是为了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燃着的白磷掉落瓶底,使集气瓶破裂。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冷却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集气瓶容积的1/5。d.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e.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1.燃烧匙伸入的速度为何要快?为什么要待红磷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燃烧匙伸入的速度要快,是为了防止瓶内外气体交换影响实验结果;而待红磷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是为了防止燃烧后集气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变小,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进入的水的体积少于集气瓶容积的1/5?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未待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所选物质只能与空气成分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应为固体,不能是气体。

1.要保证实验2-1的成功,应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红磷足量;瓶内的气体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

液面上升到的位置小于1/5的可能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未待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它们在空气中不能燃烧。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燃烧生成物是气体,瓶内压强无变化,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是无色、无味气体c.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5.现有一充满空气的瓶子,要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d)

a.木炭b.硫磺c.铁丝d.红磷混合物和纯净物。

九年级化学教案 《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 空气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 《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 空气 教学目的。1.使先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2.经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育先生的剖析思想才干和观察才干。3.经过人类看法空气的简史引见,使先生看法到停止迷信探求,必需具有严肃仔细 实事求是的迷信肉体和态度。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 空气教案

空气教案7 九年级化学教案。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 5。以下由王敬军添加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是,人们发现空气的成分却比较晚,这是因为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曾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