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集备

发布 2022-03-24 04:03:28 阅读 5077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有感。

邱淑姿。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也带来新的挑战。在这语改大背景的前提下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是值得研究的。

新课程作文教学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一切理念的创新都是**于实践的。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同时,也是中高年级的“必修课”。习作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语文知识的素养积累,学生作文写得好与坏可以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细心辅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习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的一生是离不开写作的。一个人良好的写作基础就是在小学的学习阶段三年级开始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方面的修订中可以知道:要求改变了提法,把中高年级的“作文”改称为“习作”。这就要求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淡化了文体的要求,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学的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好作文最关键的也是最首要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即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爱好。如果不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也就无从谈起了。那么,又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转变学生的写作观念,让“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而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首先就要去掉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正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所提到的,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去写作,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慢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其次,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过去的作文教学实在是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认为想象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多少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反应,表达了他们的童真童趣。

例如:我在教学《果园机器人》一课之后,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一种自己喜欢的服务机器人,不给学生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只作简单的引导。此次习作给了我惊喜,孩子们的想象大胆、奇特,有些甚至我们**想象不到。

看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为之欣慰。

再者,玩中学写。学生活泼好动,玩是他们最大的乐趣,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作文。比如一次习作:

写一件快乐的事。正好之前一天我带领孩子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在玩中得到了乐趣,也增长了知识,因此他们很愿意把自己的体验写出来。老师的指导就变得轻松多了。

另外,我觉得可让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感到作文难,原因之一是作文形式局限思维,比如以前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总是强调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度、怎么分段等,这“格式化”的作文形式,老师满意学生未必喜欢。学生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表达形式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有人可能担心,若这样会造成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语句不连贯,与作文的要求不符。我认为是不要紧的,作文首先要解决学生敢说敢写、爱说、爱写的问题,然后逐渐让学生感悟如何表达,经过一段的训练就自然明理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无论是要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会真情写作,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我们都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位置。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愉快的作文的气氛,提供放手作文的自由环境,真正实现自主作文。

假期集备安排

教师集备学习安排。一 时间 7月15日 7月19日。二 地点 各负责人安排班级。三 领导小组 组长 王校长。副组长 曹校长何校长邹校长。组员 李梅安广旭隋萍翟义丹窦志宏辛晓亮。四 工作要求和内容 1 每天教师按时上 下班,不准迟到和早退,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请直接和领导小组组长请假。鼓励教师为了导...

新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标物理学科解读。物理 内容增多课时减少 湖大附中物理教研组长 高级教师吴谦。课标特点。物理新课标有以下几个新特点。1.物理课的总课时比原来的课时减少大约三分之一。新大纲是按新的课程计划制定的。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规定,高一物理,全体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每周2课时。从高二起,学生...

新课标解读

1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家策的必要性与作用,增强忧患意识。2 了解我国在科技 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 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3 知道我国的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