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发布 2022-02-26 20:46:28 阅读 9662

广东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年度:2024年考试科目**及名称:808-管理学原理

适用专业:120201-会计学、120202-企业管理、120203-旅游管理。

一、概念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

1.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罗。中心问题是用科学办法来确定从事某项工作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劳动的生产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是:①工作定额原理;②操作方法和工具等的标准化原理;③差别计件工资制;④计划和执行分离(计划部门和执行人员);⑤能力和工作相适应等。

科学管理理论的缺点是:把人单纯的看成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性。

科学管理理论的四条原则:①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一种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②科学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③与工人衷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照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④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2. 标杆比较。

这种方法是寻求那些具有杰出绩效的竞争对手或非竞争对手的最佳实践。标杆比较的基本思想是,管理者可以通过分析然后复制领先者的方法来改进自身的质量。标杆比较过程通常包括四个部分:

①建立基准比较计划团队。团队最初的任务是识别什么应当被列为标杆比较的对象,识别可资比较的组织以及决定数据收集的方法。②收集内部和外部数据——团队首先从内部收集工作方法的数据,然后从外部收集其他组织的相应数据。

③通过数据分析确认绩效的差异和造成差异的原因。④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最终达到或超过其他组织的标准。

3. 路径-目标模型。

该理论指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领导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下属各自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⑵在以下条件下,领导者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

①它使得下属需要的满足取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②它提供了获得有效业绩所必需的辅助、指导、支持和奖励。⑶豪斯确定了四种领导行为:①指示型领导者—让下属知道对他的期望,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予具体指令;②支持型领导者—他们十分友善,表现出对下属各种需要的关怀;③参与型领导者-他们与下属共同磋商,并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他们的建议;④成就取向型领导者-他们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并期望下属实现自己的最佳水平。

⑷路径-目标理论假定,同一领导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表现出任何一种领导风格。⑸路径-目标理论提出了两大类情景(或权变)变量作为影响领导行为-结果之间关系的中间变量:其一是下属可控范围之外的环境(包括任务结构、正式职权系统、工作群体等因素);其二是下属个人特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包括控制点、过去经验、知觉能力等)。

要使下属的产出最大化,环境因素决定了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行为类型,下属的个人特点决定了个体对于环境和领导者行为如何解释。

4. 控制。

控制是对各项活动的监视,从而保证各项行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显著偏差的过程。所有的管理者都应当承担控制的职责。确定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的准则就是看它在促进组织目标实现时做得如何,控制系统也是完善,管理者实现组织的目标就越是容易。

控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监督目标是否按计划达到以及授权是否被滥用。

5. 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的概念就是改变作业管理策略和将组织调整到具有有效性和高效率的战略位置,以利用产生的每一个竞争机会。在价值链管理中,最终客户掌握着权力。他们定义什么是价值以及怎样制造和提供。

价值链管理是管理关于在价值链上流动的产品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和信息的全部过程。

补充)①和**链相比,**链管理是内部导向的,它主要集中在资源流进组织的效率,而价值链管理是外部导向的,主要集中在不仅是流进组织的资源而且还有流出组织的产品和服务。②还有,**链管理是效率导向的(它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使组织更加多产),而价值链是效益导向的,它的目标是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6. 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

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

补充)衡量组织绩效很重要,因为它导致更好的资产管理、顾客价值提供能力的提高、组织知识衡量标准的改善,此外,组织绩效的衡量对组织声望具有影响。

二、问题简答(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管理职能有哪些内容?

1) 计划是设立和明确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和方案。计划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的两大任务。

2) 组织是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进行的工作安排。

3) 领导是指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完成目标,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等。

4) 控制是指监控,比较,纠正。比较包括衡量和评估工作绩效,并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

2. 试述企业道德的四种观点。

有关企业道德的四种观点包括功利观、权利观、公正理论观和社会契约整合理论。①道德的功利观是指完全按照结果或后果制定道德决策。功利理论通过考察如何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利益这种量化的方式来制定道德决策。

功利主义鼓励效率和生产力,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目标。但是,它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尤其当那些受影响的人们缺少代表或没有发言权时。此外还会造成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②道德的权利观是关注于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的观点。积极一面是它在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消极一面是它能够造成一种关注保护个人权利胜过把工作做好的工作气氛,而阻碍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③道德公正理论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和公正地贯彻和加强规则,并在此过程中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

它保护了那些可能缺少代表或无权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它也会助长一种使雇员降低风险承诺、创新和生产率的权利意识。④社会契约整合理论认为应当根据实证因素(是什么)和规范因素(应当是什么)制定道德决策,其基础是两种“契约”的整合:允许企业处理并确定可接受的基本规则的社会一般契约,以及处理社区成员之间可接受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更为具体的契约。

这种经营的道德观提倡管理者观察当前各行各业以及各个公司的道德准则,从而决定是什么构成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决策和行动。

3. 决定产业吸引力和盈利性的五种竞争力量是什么?

波特提出,在一个行业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竞争者、替代威胁、购买者、**者的议价能力和行业中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具体如下:

1) 潜在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或新加入者会带来新的生产能力,从而使现有市场份额格局发生变化。通常会导致产品的****或企业内在成本增加,使得行业的获利能力降低。

2) 替代威胁:在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替代品投入市场,会使原有产品**受到冲击,降低原有企业的收益。替代产品的功能和原有产品越相似,替代产品的**越有吸引力,这种冲击越强。

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有:要求降价、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更多服务等,这些都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4) **商的议价能力:**商可能对产品的**提出一些要求,如提价或降低质量等,这些都会使得企业受到损害。

5) 现有的竞争者:行业内部的抗衡是指行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与程度,常见的抗衡手段主要有:**战、广告战、引进新产品等,这些都会对企业产生冲击。

4. 合适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是什么?

按照权变学派的组织理论,影响组织结构的四个权变因素分别是:企业战略、企业环境、人员素质、企业技术。

企业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其实现经营战略的主要工具,不同的战略要求不同的结构。著名管理学者钱德勒指出:

战略决定结构,高度多样化的战略需要的就是分权式的结构。因为多样化经营战略意味着企业的经营内容涉及到多方面,需要采用集权度较低的组织结构,如事业部制组织,才能从总体上推进多样化战略的实施。而单一经营战略则可选择集权度较高组织结构,如直线职能制组织。

企业环境。企业环境指所处行业特征、市场特点、经济形势、**管理、原材料**和人力资源条件等。环境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即环境的复杂性和环境稳定性。

环境越复杂多变,则组织设计就越要强调适应性,如降低组织结构的刚性,加强非程序化决策能力等等。

人员素质。企业人员素质包括各类职工的价值观念、思想水平、工作作风、业务知识、管理技能、工作经验以及年龄结构等。

企业技术。关于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权变理论已有较多的论述,如伯恩斯的理论、伍德沃德的理论等。

三、问题论述(1题,共50分)

1.联系企业实际论述如何进行创新。

创新的分类: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营销创新;

财务战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产品和技术创新。

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核心。(1)组织愿景理念:以价值创造为中心:

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价值;寻求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工具观向精神观转变:把工作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转变为寻求工作内在价值和生命价值机器观向生命观转变:

把企业看作从事投入产出转换的机器转变为把企业看作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生命体。(2)以人为本理念为员工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将谋生变成“乐生”员工和企业关系的正确认知。

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导,它是一个否定自我的过程,要超越固有的思维模式,打破旧的利益分配格局。

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导,它是一个否定自我的过程,要超越固有的思维模式,打破旧的利益分配格局。

市场营销创新”是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创新者,通过引入并实现各种新市场要素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以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促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市场研究、开发、组织与管理等活动。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技术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的过程。技术创新强调基于要素组合的市场化行为技术创新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

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 方法 技术和知识的综合 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管理学复习资料。管理科学...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管理突破 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人才生命周期 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 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主管人员培训应根...

管理学原理

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2.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 1 1 2 的效果 指的是系统的整体性。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4.外部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高的企业环境状态属于复杂动态 5.在计划工作的程序中,估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