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概论。
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为什么要管理,管理的必要性:
资源的有效配置。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协调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社会。
建立和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是生产力。
2、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载体:组织;
本质:分配和协调;
对象:相关资源;
职能:七大方面;
目的:既定目标。
3、管理的职能。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看一下)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贡献。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a工作定额。时间和动作研究。
b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机器和材料,作业环境。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6、马克斯·韦伯的贡献---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a存在明确的分工。
b等级体系安排。
c员工选拔与职务任用。
d公职任命。
e升迁制度。
f管理人员不是所有者。
g遵章守则。
h不受个人情感影响。
7、巴纳德的贡献(看一下)
经理人员的职能。
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
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
明确组织的目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在法律框架下建立的机构,有固定的机构和人员等;
非正式组织:如社会关系网等。
8、(1)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实验。
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行为科学。
第2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1、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社会利益为重。
重视利益相关着的利益。
视人为目的。
超越法律。自律。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2、道德发展阶段:
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两个阶段(见附表);
人们渐进地通过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
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于任何一个阶段;
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四阶段。
3、两种社会责任观(比较)利润取向。
1)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2)社会经济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第3章全球化管理。
1、国际化经营特征、动机、环境要素。
国际化经营: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
1)特征:跨国界经营(见附表)
多元化经营。
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2)动机:利用优势能力(见附表)
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抵御和分散风险。
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竞争优势与经营方式的选择。
3)环境要素: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2、全球战略的模式选择,差别,每种模式体现的特点,优缺点(重点):
第4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不太重要,看看啦)
第5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1、决策的定义:
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理解: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2、决策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3、决策过程(步骤,排序):
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决策者必须知道**需要行动。
二、明确目标。
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
三、拟定方案。
一旦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
四、筛选方案。
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
五、执行方案。
管理者调动各种相关资源,以保证方案的顺利执行。
六、评估效果。
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
4、决策的影响因素(看看)
一、环境因素。
(1)环境的稳定性。
(2)市场结构(同业竞争关系等)
(3)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
(1)组织文化。
(2)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3)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紧跟最新潮流)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
1)问题的紧迫性。
2)问题的重要性。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
1)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2)个人能力。
3)个人价值观。
4)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5、常用的决策方法(尤其是定性决策方法):
a.定性决策方法。
a集体决策方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
b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法等类似swot的分析)
b.定量决策方法。
c.计算机模拟决策方法。
d.决策模拟演练。
第6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计划的概念:
名词意义: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达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动词意义: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理解:5w1h
1)what;(2)why;(3)who;(4)where;(5)when;(6)how。
2、计划和决策区别、联系:
区别:(1)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2)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联系:(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有时甚至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
3、各种类型的计划看一下:
第7章组织设计(重点)
1、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2、必要性:
组织设计的概念:就是对组织的结构和活动进行创构、变革和再设计;
为什么个体劳动者和作坊式手工业组织不存在组织设计的问题?
(1)个体劳动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简单的活动;
(2)作坊式的手工业组织因为规模小也完全可以直接安排每一项具体的活动。
3、组织设计的目标四个:
1)通过创构柔性灵活的组织,动态地反映外在环境变化的要求;
2)能够在组织演化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积聚新的组织资源;
3)协调好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人员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使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权力和应担负的责任;
4)有效地保证组织活动的开展,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4、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5、影响因素看看。
6、组织部门化的定义:
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7、基本形式看看图有个概念:
a 职能部门化。
b 产品或服务部门化。
c 地域部门化。
d顾客部门化。
e 流程部门化。
8、组织的层级化定义:
组织在纵向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层级数目和有效的管理幅度,需要根据组织集权化的程度,规定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对内外环境要求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效组织结构形式。
9、授权的意义啊要素啊原则啊:
1)含义: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包含三层意思:(1)分派任务;(2)授予权力或职权;(3)明确责任。
授权与分权的区别:分权是授权的一个基本方面。
授权是上级把权力授予下级,分权是上级把决策权力分配给下级机构和部门负责人。
2)有效授权的要素;
(1)信息共享;
(2)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与技能;
(3)充分放权;
(4)奖励绩效。
3)授权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适度原则;
(3)权责一致原则;
(4)级差授权原则。
第8章人力资源管理。
1、什么是人力资源:
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2、外部招聘、内部提升优势弊端,比较:
**一:外部招聘。
根据组织制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选拔符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员工。
外部招聘的优势:
a)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
b)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之间的紧张关系;
c)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外部招聘的局限性:
a)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b)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c)外聘者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二:内部提升。
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充分确认之后,被委以比原来责任更大、职位更高的职务,以填补组织中由于发展或其他原因而空缺了的管理职务。
内部提升的优势:
a)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b)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c)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d)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内部提升的弊端:
a)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
b)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3、彼得原理(了解):个人能力与职位不对称;如何防止彼得现象:安排临时职务。
第9章领导概论。
1、领导的含义:
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2、领导和管理的共同之处、不同之处:
1、共同之处:从行为方式看,领导和管理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权力的构成看,两者也都与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有关;
2、不同之处:
1)管理者的本质是依赖被上级任命而拥有某种职位所赋予的合法权力而进行管理。被管理者往往因追求奖励或害怕处罚而服从管理。
2)领导者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并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职位与合法权力。
3、作用:1)指挥: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管理学概论复习
管理学概论大纲。考试要求的具体范围 1.管理总论部分 管理学相关概念 管理学的发展和新趋势 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目标和目标管理 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2.计划职能部分 决策 计划工作 计划方法和计划工具。3.组织职能部分 组织理论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4 领导...
管理学概论复习
编者 刘鸿明。第一章。一 什么是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定义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实施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来对其所能获取的资源进行协调和配置,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的过程。理解 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2.管理就是 协调和配置 来协调和配置各种资源。3.管理...
管理学概论复习
管理学概论期末复习。2012年6月。一 考试说明。一 考试形式 书面闭卷。二 考试时限 90分钟。三 题型与分值 六大题型52小题。第 卷 共40分 须在答题卡上完成。1 判断题 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1分,共13分。如果各小题所选答案序号全部相同,则本大题不得分 2 单项选择题 在各小题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