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过程包含那几个方面p1:知、情、和、意。
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个体认识世界,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绪过程: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人们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憎横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人门不仅能认识世界并对之产生肯定和否定的情绪,而且能调节自己的活动并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有意识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2. 心理学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精神分析学派:freud
行为主义学派:华生(watson),斯金钠(skinner)
认知心理学:奈塞尔。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思洛(maslow),罗杰斯(rogers)
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此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2中:学生目前已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2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
最近发展区。
可能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现有的发展水平。
4. 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202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5.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这里的学习,不仅是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技能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学习及行为习惯的学习。在学习和教育2个方面,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并以此作为教育研究的基础。
6. 教师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1)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威信大的,效果好。
2) 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话不投机半句多,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效应。
3) 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有相似之处(职业,专业,籍贯,年龄),会让被教育者当成自己人,教学效果交好。
4) 好感效应:被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7. 教师的3种教学水平:根据教师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程度、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及有效性,我们可以将教师的教学分为3种水平:
1) 尝试式教学:教师未学过教育理论,仅掌握某些专业知识,知道应该“教什么”,但由于没有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常规,不了解学生,不懂得“如何教”。通过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
2) 因循式教学:教师学过教育理论,知道“如何教“,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教学,但其针对性,灵活性,创造性不够。
3) 策略式教学:教师交好的掌握专业和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基础上,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情境以及教师本人自身素质等种种因素,选折有效的方法,灵活得,创造性的进行教学。他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
8. 学生学习的特点:
1) 学生学习过程是掌握简洁经验的过程,他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完全相同。不需要事事都从直接经验开始。
2)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制导下进行的。
3)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活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心理活动规律,采用一定的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9. 大学生学习特点 :2高1实践,2自1结合。
1) 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大学生从入校时就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他们的专业和他们的将来的职业有密切的联系。
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高年级有实践课,最后还要完成毕业**。
学科内容的高层次和争议性:大学学习内容起点高,视野宽,有些内容还是纵说纷纭,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借此激发大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学习方式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a:有较多的自学时间:每周仅有20节左右。
b: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和查阅大量的资料,以补充和丰富教师课堂上的知识点。
c:自己完成毕业**和毕业设计,独立完成研究报告,自己确立研究课题。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大学生的许多学习活动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大学生愿意和老师讨论有关问题,大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使命,故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
3)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大学生还要不断深入社会,了解一定量的社会知识。只有课堂学习和校外学习有机的结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所需人才。
10.学习的类型:4类:
1.知识学习2.技能和实践的学习3.心致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4.道德品德的学习。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试误说)
1)学习是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2)学习律:
a;准备律:当一个传导单位没有准备传导时,如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如有准备,就有满意之感。
b: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应用律:一个已形成联结,如加以应用 ,就会使该联结加强;失用律:一个已形成联结,如不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c:效果律:建立联结时,如伴随着满意的事物,联结就会加强,如伴随着烦恼的事物,联结就会减弱。
12.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的现象:
1) 强化:
2) 消退。
3) 自然恢复:条件反射形成后能被消退,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虽然没有得到强化,条件反射也可出现摸种自然的恢复。
4) 泛化:一个反射只对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作用,但他不单对这一特定刺激作出反应。
5) 分化:学习者只对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的反应过程。
6) 高级条件反射。
1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 鲁纳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
2) 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3)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4) 教学应遵循的4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5) 提倡发现学习。
6)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16.记忆的转向条件:感觉记忆受到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予以注意或者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
0。25-2秒——感觉记忆。
5-10秒——短时记忆(不超过1分钟)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信息以语言听觉的形式编码。
长时记忆——信息以意义的方式进行编码。
二)奥苏泊尔认知接受说(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正常理解)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正常的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机械和意义的2个极端的连线之间摸点。
14.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指: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或固定点),以便同化新知识。
15.奥苏泊尔的2条教学原则:逐渐分化的原则: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
整合协调原则: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17.建构主义学习观点:
知识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他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确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必须将随着热们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
学生观:学生学习时,就已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既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也包括一般的日常经验。既包括与新知识想冲突的知识,也包括与新知识相融合的知识。
学生原有的知识是新知识的增长点。教学应该重视原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生长出新知识。
学习观:学生学习不是简单的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
18.学习动机分类:内驱力就是学习动机。
1) 认知的内驱力(动机):他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需要。
2) 自我提高内驱力(动机):个体由自己的学习成就,而获得响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跳龙门,升官发财。
3) 附属的内驱力(动机):个体为了获得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9.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p56看。
1) 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2)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发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发现,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学习难度)密切相关。任务教容易,最佳激起动机水平叫高。
任务中等,最佳激起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动机水平也越低。道德森定律曲线。
3) 在学习容易的内容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叙述尽量紧张一点;而学习内容副扎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宽难出现时应尽量心平气和,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20.学习动机期望理论:
激励力量=效价x期望植。
激励力量就是动机/ 效价:期望达到的目标价值/ 期望植: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21.成败归因理论:海德提出的。
最早由海德提出,在此基础上,美国的伟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他丛3个纬度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即成败原因)归结为4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
22.需要层次的排列:
maslow 认为认的需要有5种,由低到高的排列形成一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吃喝等)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和受到保护)感情联系)要(人格的完善和个人潜能的实现)
23.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1)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2) 创造问题情景,3) 实施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4)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6)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24.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5个基本环节: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
25.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感知。
1)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那几种直观形式):判断题。
实物直观:他是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参观等方式。
模像直观:也叫教具直观,如:**,图表等。
语言直观: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
2)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的特点(简答题:可利用那些感知规律?)
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刺激强度应达到一定植,才能让学生清晰的感知到。在此强度是相对强度。音量大小(过大,过小),板书字大小(过大,过小),光线的太强太弱。
差异律: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的知觉规律: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利用活动教具,视听传媒等。
26.变式定义: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变失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变式都是正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心理学 二 简答题。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2.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是什么。3.心理学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第二章。一 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二 简答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三 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脱离哲学怀抱并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构造主义,冯特 机能主义,詹姆士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
2019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型 一 单项选择 10题,每题1分 二 填空 10题,每题1分 三 判断 10题,每题1分 四 简答 7题,每题6分 五 论述 2题,每题14分 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心理动力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特征。2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