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点滴感悟

发布 2021-10-18 07:20:28 阅读 4284

学生习作,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这句话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读写一体实践,是一致的。读是吸收,写是表达,读是写的基础。

明确了读写之间的关系,就理顺了读写结合的途径——领悟、模仿、创造。

一、领悟。领悟是读写之间的桥梁,没有领悟,就不会写作。如何领悟到写作所必须的基础呢?

数量上要多读。除了读教材上的文章外,还应补充一些文章。许多课外作品,都可以作为语文的补充教材,其中许多鲜活的人物、鲜活的事例、鲜活的景物、鲜活的哲理,无不具有鲜明的人物色彩。

另外,任何课本都有时限性,教师必须有选择的向学生推荐一些时文精品,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始终关注前言,面向未来、对社会、对人生始终兴致勃勃,并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多读还得讲究方法,那种走马观花式和随心所欲式的阅读物甚收获。杜普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就是强调要把书读熟、读透,切不可泛泛而读。作者的生活体验,美学理想、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都蕴含在作品中,非熟读不能掌握。学生的书读多了,读熟了,胸中的积累深厚了,下笔才能左右逢源,才思敏捷,语言才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折而出”。

二、模仿。对他人作品的领悟,只具备了写作必须的一些基础,还不能说已经学会了写作。要学会写作,还有一个阶段不能跨越,即模仿。

模仿是自我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在同类作品的触发下,一种有意或无意的以“榜样”的形式所做作的表达。实际上,许多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很多时候并非无生活体验,而是缺少表现的手段。教师如果提供了一定的模仿文章,他们就能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

什么时候是模仿的时机呢?叶圣陶说:“有的人多读了几篇文章,受别人的影响,似乎觉得颇欲有所写了……按叶老的意思,模范的时机应是“读”勾起表达欲望之时。

当然,模仿写的数量宜多不宜少。一个学习写作的学生,读书时领悟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再多,不多写,也是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北宋欧阳修说:

“要写好文章,他无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写得多了,写作技巧才会烂熟于心,语言运用才会得心应手,写作水平自会提高。

三、创造。经过领悟、模仿的长期训练之后,学生的水平会逐渐提高。直到积累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这如同蜜蜂采撷了百花而酿蜜,那时,学生能脱离仿写的对象,完全凭借心中的积累,得心应手的写出浑然一体的文章来,这就是创造,读写结合训练的目标达到了。

领悟、模仿、创造是读写结合教学中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读写结合教学体系。要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必须重视这三项训练,不可重此轻彼。

上海市六团中学金良。

作文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作者 刘文英。黑河教育 2017年第08期。摘要 现代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长期以来,教师没有找准作文教学的立足点,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失去了 我要写 的兴趣和欲望,即使让学生写,作文也显得枯燥无味,言之无物,很难吸引读者的眼...

语文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作者 文 李素静。新课程 中旬 2014年第05期。我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的时间,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也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中大多数不太喜欢上语文课。另外一些学生很认真,语文课上老师说的每句话 板书的每个字,他们都会记录下来,可是语文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会出现...

作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李国。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作文始终是围绕在学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生和广大语文教师之间的共同话题。怎样写作文,怎样教好。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作文是师生之间的长期对话。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在语文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作文课堂的教学中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