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阅读”专题过关检测 一 唐代诗歌

发布 2021-08-22 00:28:28 阅读 2124

“古诗歌阅读”专题过关检测(一) 唐代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吴中书事。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_{自生兰叶小,响廊^_{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end', altimg': w':

343', h': 144', eqmath': a\\vs4\\al(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s(②,自生兰叶小,响廊\\s(③,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 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达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解析:选cd c项,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中如今的荒凉破败;d项,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意蕴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参***:愁:①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1分)②对国运衰微、世事难测的感叹。(1分)

表现:①对比。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

②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③直抒胸臆。

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且无人理解的愁苦。(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诗歌鉴赏] 吴中之地,自春秋吴越之后,一直是文人览胜上古之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复国;浣纱女西施馆娃宫中一笑倾国;范蠡进可助勾践复国,退可泛舟五湖,这段历史给后世文人提供了怀咏之资。本诗亦是有感于此,即事抒怀,借古事以喻今,思古人以伤己。

首联虚写,想象吴国强盛之时,十万人家坐拥天堑,亭台歌舞声响铮。颔联中“一笑中”,有一种家国破灭,只在一念之中的幻灭之感。颈联由昔及今,通过“小”“深”“空”等字写出了吴宫如今的荒凉破败。

尾联写诗人神游历史之后,最终由古人联系到今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如今每日无所事事,但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忧愁心情。情感中充满了不为所用、报国无门的不甘和无奈。

白话诗歌] 遥想当年的吴中,有十万人家在长江之东;吴王宫里亭台楼榭倚叠如山,君臣尽享丝竹之乐,春风骀荡。功成之后的范蠡急流勇退,隐于五湖;吴国因西施美人一笑,而顷刻覆灭。如今,昔日供美人采摘的香草不再茂盛;吴王宫里过去美人跳舞的长廊在月光的映照下更显空寂。

我终日无事可做,每日看着这破败之景,就感念旧事;终日沉浸在愁苦中,谁能理解我内心这愁苦呢?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曲江二首(其一)①

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_{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end', altimg': w':

343', h': 144', eqmath': a\\vs4\\al(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s(②,苑边高冢卧麒麟\\s(③,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注] 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濒遭贬官。曲江:

又名曲江池,是唐代长安城南的一处游览胜地。②翡翠:鸟名,此处指翡翠鸟。

③麒麟:传说中的仁兽名,象征吉祥。此处指麒麟状的石雕墓饰。

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而且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的惆怅,此处“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句中的“且看”是只管看之意,“莫厌”是不推辞之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光、尽情行乐的愿望。

d.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词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e.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解析:选ce c项,“且看”中的“且”是姑且、暂且的意思,诗人没有“只管看”“不推辞”的率性无忌,看花和饮酒的举动在这里表现的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无法挽留的悲哀,不能说“尽情行乐”。e项,刘诗中“寻常百姓家”的景象,不同于杜诗中的“江上小堂”和“苑边高冢”因无人居住和照管而变得荒凉破败的景象。

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诗人“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参***:诗中的“物理”既有自然界美好事物、美好生命的盛衰枯荣,也有家国盛衰、人事兴亡的无常。

(2分)尾联表面上是写诗人的感想:世间万物盛衰无常、得失难料,既然无法实现理想,何必留恋官位荣华,索性抛开世俗功名的束缚,自在行乐。(2分)而实际上,旷达之语的背后潜藏的还有诗人有志难伸、报国无门的悲哀。

(2分)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写诗人在曲江江畔**落花、无奈吃酒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伤春之愁以及对国家昔盛今衰,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首联、颔联具体描写了江边落花的景象。“一片花飞”已经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面对此景诗人已暗暗发愁,然而之后却看到“风飘万点”之景,诗人愁绪满怀,只能借酒浇愁了。

颈联,通过描写翡翠鸟在小堂筑窝和麒麟倒卧在地的残败景象,表现了当年繁华的曲江江畔如今已经是满目荒凉,抒发了对昔盛今衰的感慨;联系诗人此时的处境,可以感知诗人心如死灰的状态。尾联,表达诗人幻灭后万念俱灰的心情:如果“物理”只能如此,无法改变,不如丢掉浮名,及时行乐。

诗人用旷达之语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哀。

白话诗歌] 落下一片花瓣就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瓣吹落,怎不令人发愁?暂且看着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莫嫌伤感太多,只管将酒入口。翡翠鸟在曲江上的小堂上筑起了巢,原来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名荣华绊住自己呢?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end', altimg':

w': 233', h': 56', eqmath':

a\\vs4\\al(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end', altimg':

w': 233', h': 128', eqmath':

a\\vs4\\al(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白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b.白诗的第三句,“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c.李诗的颈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d.李诗的尾联写第二天又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的重山间的巴陵道上奔波。

e.两诗主题虽同为伤离别,但语言特色不同,白诗语言朴素清淡,李诗语言奇特典雅。

解析:选de d项,尾联是诗人想象的景象,想象第二天表弟启程远去,在深秋的重山间的巴陵道上奔波。e项,“李诗语言奇特典雅”表述不当,从“十年离乱”“一相逢”“初见”“旧容”等平实的词语可知李诗语言朴素自然。

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请结合原诗分析两首诗主要表现手法的异同。(6分)

答: 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分析两首诗歌写作手法的异同,具体可以从人物的情态、景与情的关系以及诗人的情感等角度入手。

相同方面,如两首诗都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白诗描写了“看”的场面,李诗描写了“惊初见”“语罢暮天钟”等场面;不同方面,可以分析白诗的以景衬情和李诗的想象等。

参***:相同点: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或白描)来表达情感。

(2分)白诗通过送别时“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分别时的悲楚。(1分)李诗则通过自己和表弟由“惊初见”到“语罢暮天钟”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1分)

不同点:白诗以景衬情,先用萧瑟的秋景渲染浓厚的离情别绪。(1分)李诗通过想象表弟登程远去的画面,表达伤别情怀和为弟担忧之情。(1分)

诗歌鉴赏] 《南浦别》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南面的水滨,是送别之地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

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后两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离去,不要再回头了。

“古诗歌阅读”专题过关检测 二 宋代诗歌

古诗歌阅读 专题过关检测 二 宋代诗歌。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 题。11分 铁如意 谢翱。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 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注 如...

诗歌专题阅读

1 什么是诗歌?诗歌是一种偏重于抒情言志的文学样式,它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二 读诗需要具备一些技巧和一定的感悟能力 一 中心内容。基本要素。丰富的情感 凝练的语言 优美的意象 和谐的节奏 独特的形式是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必须具备的。感情内涵。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它离不开丰富的情感。读诗要体会其中...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六。知人论世,缘景明情。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细柳 和 淡月梅花 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 前者加 摇 后句加 映 即成为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 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轻风舞...